硕士点及导师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研究生教育>>硕士点及导师简介>>正文

急诊医学硕士点及导师简介
2023-08-24 14:41   审核人:   (点击: )


急诊医学硕(博)士点及导师简介

1、急诊医学硕(博)士点简介: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附属医院急诊科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急诊人一直秉承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的遵医精神,力争成为救治理念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应急反应迅速的国内一流的急诊科,经过几代急诊人励精图治、不懈追求,急诊科从初期的急诊分诊模式、专科支援模式,已建成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诊病房、创伤病房-EICU为一体的完善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且连续五年进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STEM)全国前100,2023年创历史新高TOP 39。近三年来分别荣获“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级住院医师重点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贵州省重点学科”、“贵州省临床重点专科”、“贵州省首家高级创伤中心”、“贵州省首家蛇伤救治中心”、“中国蛇伤诊疗贵州省研究中心”、“中国创伤救治省域培训基地”、“遵义市中毒医学中心”,并荣获“贵州省抗击新冠肺炎先进集体”,“贵州省三八红旗集体”。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急诊医学教研室2001年获得急诊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近5年招收研究生50余名,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主,同时招收学术型研究生,毕业就业率达100%。2021年获得急诊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在培博士9人。5年来本硕(博)士授予点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核心期刊5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级科研课题20余项,市厅级课题数十项,科研其中包括贵州省教育厅研究生工作站一项、贵州省急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一项,科研经费累及达500余万元。近五年获得5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项,获得教改项目立项10余项,专利20余项。

2.师资力量简介:急诊医学教研室共有博士研究生导师3位,硕士研究生导师9位,博士4位,主任医师5位,副主任医师13位,贵州省省管专家1人,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贵州省第十二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人,贵州省第八批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百”层次1人。

3.学科平台建设情况:本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发伤的基础与临床、心肺复苏基础与临床研究、中毒的机制与研究。

重点内容包括:

1)多发伤的基础与临床:①国际首次报道脾源性炎症反应与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损伤的关系,多维度报道干预策略,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伤后立即行脾脏切除能够降低脑损伤,提高大鼠生存率,证实脾脏介导的炎症反应在TBI病理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进一步解析TBI后脾脏介导神经炎症的机制,发现新的干预靶点,可减轻 TBI 后脑损伤区的神经炎症反应,减轻继发性脑损伤,改善神经功能障碍;②国际首创采用逆向调强放疗(IMRT)源轴距(SAD)照射技术利用 6MV X 线进行 TBI 大鼠的脾脏照射,首次发现脾脏照射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创伤性脑大鼠的行为学评分,降低脑含水量,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③脾在小胶质细胞活化中的作用,小胶质细胞与神经损伤后继发炎性改变的作用小胶质细胞分型之间的转化与神经修复,神经干细胞、高压氧预处理等处理措施的神经修复机制;④聚焦于急救创伤后骨缺损及骨感染的治疗策略与机制探讨,通过调控骨稳态与骨免疫微环境,靶向关键炎症与骨代谢相关因子,开发新型多功能三维多孔支架,集抗菌、抗骨吸收和促进骨再生功能于一体,为复杂骨缺损的修复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⑤创伤救治体系建设,探索促进严重创伤救治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新项目、专利及临床救治策略。

2)心肺复苏基础与临床研究: 深入探讨心肺复苏的生理机制,尤其是心脏骤停后病理生理变化及复苏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为优化心肺复苏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基于“脂肪因子-血管保护”探索脂肪因子在心肺复苏后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②致力于心肺复苏技术创新,探索改进胸外按压频率和深度,优化通气策略等新方法,与国际同行合作推动心肺复苏进展,提升中国在该领域的影响力。③持续开展心肺复苏的推广与培训,创新优化心肺复苏培训体系,提高基层医护人员和公众的急救能力。

3)中毒的机制与研究:①以“氧化应激-线粒体损害-线粒体自噬-免疫反应”研究方向,探索吡啶类除草剂敌草快中毒发病机制及靶器官损害保护策略,为临床DQ中毒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②以“氧化应激--铁死亡-细胞凋亡”研究方向,研究一氧化碳中毒靶器官损害机制③急性中毒救治体系建设,开展毒物检测,规范急性中毒诊治流程,建立特色病种精准化治疗;④蛇伤救治体系建设及相关免疫机制研究;⑤有机磷中毒患者功能磁共振脑成像研究。

4.现有科研项目、成果及水平: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级科研课题20余项,市厅级课题数十项,其中包括贵州省教育厅研究生工作站一项、贵州省急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一项,科研经费累及达500余万元。近五年获得4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项,获得教改项目立项10余项,专利20余项。

5.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忠于党的领导,坚持真理,现身科学,作风严谨,具有较强的独立的科研能力、临床能力,热爱急诊专业、适应面对现代化、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急诊医学专业人才。临床工作能力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水平;独立的临床研究能力;阅读本专业英文书刊。

6.研究生培养情况:5年招收硕士研究生50余名,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主,同时招收学术型研究生,在培博士9人。近5年来本硕(博)士授予点发表论文百余篇,研究生发表论文50余篇,毕业就业率达100%。

7.学科研究方面介绍。主要包含学科研究方向及各学科导师的详细介绍。导师介绍参加如下模版(每位导师请务必配上个人照片):

 

 

 

 

 

 

 

喻安永,学科方向骨干教师男,三级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急诊科主任,急诊医学教研室主任,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贵州省第十二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贵州省第八批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百”层次。主要从事多发伤基础与临床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高级创伤中心评委,CTCT省域基地(贵州)负责人,中国创伤高级培训项目(贵州)负责人,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交通伤与创伤数据库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蛇伤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贵州省灾难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遵义市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编委。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2部。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等科研项目1承担GCP项目2项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20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2、参译专著1部;参与专家共识标准制定3部2022年主持的颅脑损伤继发神经损伤机制及防治策略研究及参与的“颅脑损伤相关神经损伤机制及临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分别获贵州医学科技奖三等奖(排名第一)及重庆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五)

邮箱:anyongyu@163.com

 

 

 

张天喜,学科方向骨干教师,男,群众,贵州人,硕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现任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委员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主任委员,遵义市急诊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从事急诊临床工作多年,急诊工作经验丰富,擅长急诊急救及危重创伤的诊治。 主持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2主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发表文章30余主要研究方向环境与理化因素损伤

邮箱:92150@sina.com

 

 

 

 

 

 

 

 

 

 




段海真,学科方向骨干教师,女,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急诊医学教研室副主任。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人文学组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治分会常务理事,贵州省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遵义市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遵义市创伤救治联盟副主席。擅长多发伤、蛇咬伤、蜂蛰伤等动物致伤急重症及急性中毒的救治,主要从事心肺复苏基础及临床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科技厅2项,省卫健委重点项目1项,其他市厅级课题3项。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等科技文章20余篇。获批发明专利1项主编遵义市院前医疗急救行业管理工作规范1项。参编国家级团体标准1项。

邮箱:haizhenduan@126.com

 

 

 

 

 

 

 

 

 

 

 

 


,学科方向骨干教师,男,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贵州省健康科普专家、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治分会理事、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蛇伤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遵义市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遵义市创伤联盟常务委员。主持和参与课题9项,主要研究急危重症、脓毒症、蛇咬伤,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多篇。

邮箱:ws0715@163.com

 

 

 

 

 

 

 

谢智慧学科方向骨干教师,民革主任医师,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994毕业于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临床专业。主要从事高压氧与急危重症研究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附属医院高压氧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第七、八、九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高压氧康复专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贵州省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贵州省医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遵义市医用高压氧质控中心主任。主持贵州省科技厅科研课题2项,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名,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2部。

邮箱:xiezhihui71@126.com

 

 

 

 

 

 

 

 

 

 

 

 




陆元兰 学科方向骨干教师女, 中共党员 ,硕士,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附属医院急诊科,现任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附属医院急诊科第二党支部书记、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附属医院急诊医学教研室副主任,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教学主任,遵义市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遵义市创伤救治联盟副主席。研究方向:急性中毒与危重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贵州省科技厅课题2项,地厅级课题5项,参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基于专科联盟信息的休克大队列研究及新休克诊疗体系的建立方案”研究的多中心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 收录5篇,北图核心10余篇,获贵州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一项(排名第三)。曾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进修危重症、呼吸治疗师及重症彩超,对急危重症、急性中毒、休克、严重创伤、脓毒症、呼吸衰竭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邮箱:1135210228@qq.com

 

宋仁杰,学科方向骨干教师,中共党员,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危重症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外科分会理事、四川省医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遵义市医学会急诊分会常委及遵义市创伤救治联盟常委。目前主持省科技厅基金2项、市级基金1项,负责华西呼吸及四川省医学会脓毒症多中心项目遵医部分,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北图核心期刊论文3篇。

邮箱:162058711@qq.com

 

 

 

 

 

 

 

 

 

叶鹏,学科方向骨干教师,男,中共党员,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博士后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医师分会创伤感染专委会青年委员、遵义市医学会创伤医师分会委员、遵义市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外科专委会评为2022年度急诊外科青年标兵荣誉称号。参与编写《中国下肢软组织损伤修复指南2023》。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级课题3项。目前主持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贵州省医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

邮箱:807346006@qq.com

 

 

 

 

 

 

周满红,学科方向骨干教师,男,中共党员,山东省曲阜市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南开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遵义市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遵义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长期从事急诊医学、危重病、老年医学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省级科研课题3项及地厅级课题3项。曾在国际SCI收录期刊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性论文5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20余名。

邮箱:manhongzhou@sina.com

关闭窗口

  版权:必赢线路检测3003(中国)有限公司所有 电话:0851-28608341  Email: 549990107@qq.com  邮编:563003
 ICP备案号: 黔ICP备06003261号-2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