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学

当前位置: 首页>>神经精神病学>>理论教学>>正文

《神经系统》教学大纲
2023-08-20 12:53 张海清  审核人:   (点击: )

 

 

 

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神经系统与精神疾病系统

英译名称:Nervous and psychiatric system disease

课程类型:专业课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南山班

开课院系: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

开课教研室:神经精神疾病教研室

课程负责人:徐祖才

 

 

 

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教务处编

二〇二三年七月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神经系统与精神疾病系统

课程总学时

162

理论学时

108

实验学时

54

授课对象

专业

临床医学专业南山班

课程类型

£通识教育课    ☑专业教育课    专业拓展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教材名称

神经病学、精神病学

教材出版信息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书号:97871172664069787117266659

出版时间:2018                  主编:贾建平、郝伟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其他

课程成绩组成

形成性评价(%)

40%

终结性评价(%)

50%

其它(%)

10%

课程负责人及团队骨干

姓名

性别

学历

学位

职称

徐祖才

博士

博士

教授、主任医师

徐平

博士

博士

教授、主任医师

黄浩

博士

博士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范瑞明

博士

博士

教授、主任医师

张海清

博士

博士

副主任医师

线上课程资源

(说明:自建课程的网址,多平台均列出,需对授课学生明确使用网址)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简介

神经系统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功能调节系统。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均极为复杂,体内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和各种生理过程都不是各自孤立地进行,而是在神经系统的直接或间接调节控制下,互相联系、相互影响、密切配合,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实现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同时,人体又是生活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神经系统能感受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体内各种功能不断进行迅速而完善的调整,使人体适应体内外环境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

根据培养目标,通过教与学,使学生能够掌握神经精神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外科疾病及精神病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神经精神系统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断与防治知识。

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由浅入深,重点突出,适当介绍本学科的新进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独立思考,提倡积极讨论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充分整合,神内、神外、精神病学及医学影像学等多学科相结合,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全面。

1. 知识目标:

(1)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基本方法,了解辅助检查的临床价值,掌握神经系统疾病定位和定性诊断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和危重病的临床诊治原则。

(2)了解精神疾病的基本病因和分类,掌握精神疾病的常见症状,了解精神疾病病史采集和精神检查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掌握常见精神疾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

2. 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强化学生对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定位、定性的思维模式;初步构建初神经精神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治思维;培养神经精神系统常见疾病的预防意识;初步具备对神经精神系统常见疾病健康宣教知识。

3. 素质目标:

通过了解神经精神疾病的发展历程及我国在防治神经精神疾病做出的努力与成效,培养加过情怀;培育学生的共情意识、隐私保护意识,传递人文关怀;思考作为一名神经精神专科医师应尽的职责与担当。

(三)前修知识/课程

神经生理学、神经病理学、影像学以及生物精神病学、社会精神病学。

(四)学时安排  

/章

授课内容

理论学时

实验/实训学时

1

总论

2

0

2

神经系统解剖

18

14

3

神经系统疾病病理

4

0

4

神经疾病常见的症状

2

0

5

神经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1

 

6

神经疾病的辅助检查

1

 

7

头痛

1

 

8

局麻药和镇痛药

2

 

9

镇痛药

2

 

10

脑血管疾病及脑血管病的介入诊疗

4

 

11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2

 

12

AD

6CBL

 

13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2

 

14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1

 

15

运动障碍性疾病

4

 

16

癫痫

2

 

17

抗惊厥药和抗癫痫药

2

 

18

颅脑损伤及神经系统肿瘤

6

 

19

脊髓疾病

2

 

20

周围神经疾病

4

 

21

自主神经系统疾病

0

 

22

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

2

 

23

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

0

 

24

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性疾病

0

 

25

睡眠障碍

1

 

26

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新型镇静催眠药

2

 

27

内科系统疾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0

 

28

精神病学绪论

2

 

29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4

 

30

神经认知障碍及相关疾病

4

 

31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2

 

32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原发性精神病性障碍

2

 

33

抗精神失常药

2

 

34

抑郁障碍

2

 

35

焦虑与恐惧相关障碍

2

 

36

分离障碍

2

 

37

神经系统疾病案例分析

12PBL

 

 

二、课程设计

为适应5+3”为主题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求和教学时数,以全国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第八轮卫生部规划教材主编人会议精神,以及教育部、卫生部《实施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选用第八版《神经病学》、《精神病学》作为教材。在教学时结合现代医学科学的最新成就,系统地阐述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神经系统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断与防治知识。在教学时以现代医学科学的最新成就,结合中医学的成熟经验,有系统地阐述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神经系统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断与防治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与示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临床工作能力。《神经系统》课程,分为系统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系统学习包括按照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课堂系统讲课和与其相结合的临床见习。毕业实习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作临床诊疗实践,要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用于临床实践,解决临床上的实际问题,并从临床实践中检验书本知识的正确性。教学内容丰富、结构科学,临床实践性内容与基础理论相结合,与周边科学有机结合,适应了该课程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

三、课程思政教学

本课程中涉及思政教学包含以下内容:1.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2.树立终身学习观念。3.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充分参与和配合治疗计划。4.在职业活动中重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变化以的伦理问题,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5.尊重患者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6.实事求是,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应该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7.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卫生服务工作的观念。8.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9.在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应考虑到病人及其家属的利益,并注意发挥可用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10.具有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11.履行维护医德的义务。

根据专业特点、课程类型,参考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详情见链接: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四、理论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总论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

1)了解神经病学的概念和范畴。

2)了解神经病学的特性及医学生的学习目标。

3)了解神经病学的实践现状及发展趋势。

2.能力目标:

初步构建神经系统疾病定性、定位诊断诊治思维。

3.素质目标:

1)通过了解神经病学的实践现状及发展趋势,引发学生对神经病学未来发展的思考及展望。

2)作为一名神经科医生应尽的职责和担当。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

神经病学的概念和范畴

2.重点内容

神经病学的特性及医学生的学习目标

3.难点内容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定向诊断、定位诊断、定性诊断、培养科研思维)

3.自学内容

神经基础学科的关系及神经病学的实践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课程思政元素

具有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

(四)授课学时:2

第二章  神经系统解剖

 

神经系统总论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

1)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和神经系统常用术语的概念。

2)熟悉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及分类,反射弧的基本组成概况。

3)了解神经系统在机体内的作用和地位。

2.能力目标

1)因学生环境的转变与专业的要求不同,要求大学生要改变学习方法,特别是培养自主学习能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2)神经系统是较难学的系统,如何学好神经系统?是每一个学生应该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并寻找答案,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讲解神经元是如何被发现的:“现代神经科学之父”卡哈尔的故事,要学会观察与思考,从实践中领悟科学实验的真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真理、追求真理、发现真理的科研精神。

2)讲解现代神经学基础的“神经元学说”的奠定人高尔基,积极投身到我国的科研和教育事业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真理、追求真理、发现真理的科研精神。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

1)神经系统在机体内的作用和地位。

2)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及分类。

3)反射弧的基本组成概况。

2.重点内容

1)神经系统的区分。

2) 神经系统常用术语:灰质、皮质、白质、髓质、神经核、神经节、纤维束、网状结构

3)专业英语:灰质gray matter、白质white matter、髓质medulla、神经核nucleus、纤维束fasciculus

3.难点内容

1)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4.自学内容

1)神经胶质细胞。

2)神经系统的研究与观察方法。

(三)课程思政元素

1.讲解神经元是如何被发现的:“现代神经科学之父”卡哈尔的故事,要学会观察与思考,从实践中领悟科学实验的真谛。

2.讲解现代神经学基础的“神经元学说”的奠定人高尔基,积极投身到我国的科研和教育事业中。

(四)授课学时

1学时

 

 周围神经系统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

1)熟悉脊神经的构成、纤维成分、分支分布概况,掌握脊神经前支形成的四个丛的位置、分支分布以及脊神经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2)掌握脑神经的组成、纤维成分、行程和分支分布。熟悉脑神经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3)熟悉内脏神经的特点,掌握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掌握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了解内脏感觉神经。

2.能力目标

1)以问题为中心的导向,引导学生去思考并寻找答案,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因学生环境的转变与专业的要求不同,要求大学生要改变学习方法,特别是培养自主学习能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神经系统的学习,能将解剖知识应用到临床医源性神经损伤、手术切口选择、局部麻醉等临床操作技能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建立临床逻辑思维能力。

3.素质目标

1)讲解医源性神经损伤的病因,医学生必需扎实学好防止神经损伤的解剖学基础,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素质,履行好医务人员的社会责任。

2)嗅觉的适应性,讲解嗅神经时,讲环卫工人不怕脏、不怕嗅的忘我工作态度,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素质,履行好医务人员的社会责任。

3) 讲解内脏运动神经时,要理解交感神经兴奋与病人病情的关系,时刻关心关爱病人,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素质,履行好医务人员的社会责任。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

1)脊神经

1)颈丛皮支的名称、浅出部位及分布。

2)臂丛其它分支分布概况。

3)腰丛其它分支分布概况。

4)骶丛其它分支分布概况。

2)脑神经

1)嗅神经的功能性质和分布。

2)视神经的功能性质、行程及被膜。了解视神经周隙与蛛网膜下腔延续的临床意义。

3)睫状神经节的位置与性质。

4)翼腭神经节和下颌下神经节的位置与性质。

5)耳神经节的位置与性质。

6)前庭蜗神经的功能性质。

3)内脏神经

1)灰、白交通支的概念以及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的走行规律。

2)交感神经的分布概况。

3)颈上、中、下神经节的位置及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

4)内脏大神经、内脏小神经的起源、纤维联系及分布概况。

5)腰内脏神经的起源、纤维联系以及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

6)交感神经在盆部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

7)内脏神经对器官双重支配的概念。

8)主要内脏神经丛的位置及分布。

9)内脏感觉神经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10)有关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部位和功能概念。

11)牵涉性痛的概念

2.重点内容

1)脊神经

1)脊神经的构成、分部、纤维成份、分支及分布概况。

2)颈丛的组成、位置、分布概况。

3)膈神经的起始、行程和分布。

4)臂丛的组成、位置、分布概况。

5)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的发起、行程、分支和分布。

6)胸神经前支的分布概况及其皮支的分布特点。

7)腰丛的组成、位置、分布概况。

8)股神经、闭孔神经的发起、行程、分支和分布。

9)骶丛的组成、位置、分布概况。

10)坐骨神经及其分支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发起、行程、分支和分布。

2)脑神经

1)脑神经的名称、性质、连脑部位和进出颅的部位。

2)动眼神经的纤维成份、行程及分布。

3)滑车神经的行程和分布。

4)三叉神经的纤维成份、主要分支和分布概况;三叉神经节的位置与性质。

5)展神经的行程和分布。

6)面神经的纤维成份、主要分支和分布概况。

7)舌咽神经的纤维成份、主要分支的分布概况。

8)迷走神经的纤维成份、主干行程、主要分支及分布概况。

9)副神经的行程和分布。

10)舌下神经的行程和分布。

3)内脏神经

1)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区别。

2)节前神经元、节前纤维、节后神经元节及后纤维的概念。

3)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部位。

4)交感干的位置与组成、主要椎前节的名称和位置。

5)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部位。

6)动眼神经内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交换神经元的部位和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

7)面神经、舌咽神经内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交换神经元的部位和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

8)迷走神经内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与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

9)盆内脏神经的分布概况。

10)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

11)专业语:脊神经spinal nerve,正中神经median nerve,坐骨神经sciatic nerve脑神经cranial nerve,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面神经facial nerve,交感神经sympathetic nerve副交感神经parasympathetic nerve

3.难点内容

1)脊神经

1)脊神经的构成、纤维成分、分支以及分布概况。

2)臂丛的组成、位置与分支分布,前臂和手的神经支配。

3)肋间神经肌支的分布。

4)腰丛的分支分布,小腿和足的神经支配。

2)脑神经

1)睫状神经节、翼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耳神经节的位置性质与神经根。

2)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的性质、主干走行、主要分支分布及损伤后临床表现。

3)内脏神经

1)交感神经节前纤维与节后纤维各自的三种去向。

2)交感神经的分布概况。

3)内脏大神经、内脏小神经的起源、纤维联系及分布概况。

4)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

4.自学内容

1)脊神经

1脊神经分支中的后支、交通支与脊膜支。

2)颈丛内除外膈神经外的肌支分布情况。

3)臂丛中除五大分支(见上)外的其它神经的走行与分支分布。

4)腰丛中除股神经、闭孔神经外的其它神经的走行与分支分布。

5)骶丛中除坐骨神经及其分支外的其它神经的走行与分支分布。

2)脑神经

1)复习颅底内、外面观的孔裂,以理解各对脑神经进出颅的部位。

2)预习脑干,以理解脑神经的连脑部位。

3)各对脑神经的具体分支分布以及损伤后临床表现。

4)混合性脑神经的走行与具体分支分布。

3)内脏神经

1)内脏感觉神经。

2)牵涉性痛。

3)一些重要器官的神经支配。

(三)课程思政元素

1.讲解医源性神经损伤的病因,医学生必需扎实学好防止神经损伤的解剖学基础,提高医学生的职业素质,履行好医务人员的社会责任。

2.嗅觉的适应性,讲解嗅神经时,讲环卫工人不怕脏、不怕嗅的忘我工作态度。

3.讲解内脏运动神经时,要理解交感神经兴奋与病人病情的关系,时刻关心关爱病人。

(四)授课学时

4学时

 

 中枢神经系统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

1)脊髓

1)掌握脊髓的位置、外形特点、脊髓节段及其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髓灰、白质的配布及各部的名称;脊髓灰质的主要核团的位置及功能性质;脊髓主要上行纤维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和下行纤维束(皮质脊髓束)的位置、起止和功能。

2)熟悉脊髓灰质的板层构筑。

3)了解其它上、下行纤维束和固有束的位置及功能;脊髓的功能及脊髓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2)脑干

1)掌握脑干的组成和外形;第四脑室的位置及连通关系;脑神经核的机能分类、各类脑神经核的名称、位置及其与脑神经的关系和功能;薄束核、楔束核、脑桥核、上丘核、下丘核的位置和功能;脑干内锥体束、内侧丘系、脊髓丘系的位置、起止和功能。

2)熟悉脑干内神经核的分类;红核、黑质、顶盖前区的位置和功能;三叉丘系、外侧丘系的位置、起止与功能。

3)了解其它非脑神经核的位置;脑干网状结构的位置及功能;脑干各部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3)小脑

1)掌握:小脑的位置、外形、分叶和机能分区。小脑核的名称、位置。

2)熟悉:小脑的功能。

3)了解:小脑的内部构造、纤维联系、损伤后的临床表现,理解小脑在运动协调、平衡调节和认知功能中的作用。

(4) 间脑

1)掌握:间脑的位置、分部及外形。特异性中继核团的名称、纤维联系和功能。

2)熟悉:第三脑室的位置与连通。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功能。

3)了解:下丘脑的功能。

(5) 端脑

1)掌握:大脑半球的主要沟裂、分叶和各叶的名称、位置及主要沟回。第I躯体运动区、第I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的位置及功能定位。语言中枢的位置。基底核的组成和位置。内囊的位置、分部和各部所通过的主要纤维束,以及内囊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2)熟悉:侧脑室的形态分部与通连。

3)了解:大脑半球白质纤维的分类。边缘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2)通过学习使同学们能够把握脊髓的位置、外形特征和内部结构。通过脊髓节段及其与椎骨的对应关系,使同学能准确判断椎骨骨折损伤的脊髓节段。

3)通过学习使同学们能够把握脑干形态和内部结构,以及与脑神经的关系。准确区分脑神经核及非脑神经核;主要传导束的位置和功能。

3.素质目标

1)结合“糖丸爷爷”顾方舟发明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故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真理、追求真理、发现真理的科研精神。

2)通过介绍颅底脑干肿瘤领域的拓荒者,2019最美医生,被誉为颅底脑干肿瘤“亚洲第一刀”的北京天坛医院张俊廷教授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的职业素养、爱党情怀、爱国情怀以及社会责任。

3让学生具有科学思维、批判性思维、较好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

1)脊髓

1)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板层构筑。

白质:脊髓小脑束、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网状脊髓束、顶盖脊髓束、内侧纵束。

2)脊髓的功能和脊髓反射。

2)脑干

1)脑干的内部结构

1)脑干灰质的分类:脑神经核、中继核、网状核。

2)非脑神经核:下橄榄核、楔束副核、上橄榄核、红核、黑质、顶盖前区的位置和功能。

3)脑干的白质:三叉丘系、外侧丘系的位置、起止与功能。

4)脑干的网状结构

(3)小脑

1)小脑的位置、外形和分区

2)小脑的解剖结构,包括小脑半球、小脑蚓、小脑齿状核等

3)小脑的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

4)小脑的发育和老化过程。

(4)间脑

1)第三脑室的位置与连通。

2) 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功能。

(5)端脑

1)大脑半球形。

2)侧脑室的形态分部与通连。

3)大脑半球白质纤维的分类。

4)边缘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重点内容

1)脊髓

1)脊髓的位置、外形:颈膨大、腰骶膨大、脊髓圆锥、马尾、前正中裂、后正中沟。脊髓节段及其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2)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前角、后角、侧角、后角固有核、胸核、骶副交感核、前角运动神经元。

白质: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皮质脊髓束。

(1)脑干

1)脑干的外形:锥体、锥体交叉、橄榄、基底沟、菱形窝、薄束结节、楔束结节、上丘、下丘、第四脑室。

2)脑干的内部结构

脑神经核:机能分类、各类脑神经核的名称、位置。

非脑神经核:薄束核、楔束核、脑桥核、上丘核、下丘核。

脑干的白质:内侧丘系、脊髓丘系、锥体束的位置、起止和功能。

(3)小脑

1)小脑的位置、外形和分区

2)小脑在运动控制和平衡调节中的作用。

(4)间脑

1)间脑的位置、分部及外形。

2)特异性中继核团的名称、纤维联系和功能。

3)下丘脑的内分泌核团及功能。

(5)端脑

1)第I躯体运动区、第I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的位置及功能定位。掌握基底核的组成和位置。

2)语言中枢的位置。

3)内囊的位置、分部及损伤表现。

6)专业英语脊髓spinal cord,脑干brain stem,延髓medulla oblongata,脑桥pons,中脑midbrain,内囊Internal capsule薄束fasciculus gracilis,楔束fasciculus cuneatus,脊髓丘脑束spinothalamic tract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

3.难点内容

1)脊髓

1)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主要核团的位置及功能性质。

白质: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皮质脊髓束的位置和传导功能。

2)脑干

1)脑干的内部结构

脑神经核:机能分类、各类脑神经核的名称、位置。

脑干内中继核(薄束核、楔束核、脑桥核、上丘核、下丘核)的纤维联系。

脑干的白质:内侧丘系、脊髓丘系、锥体束的位置、起止和功能。

3)小脑

1)小脑皮质的结构和功能

2)小脑与大脑结构的对应关系

3)小脑的运动协调机制和损伤表现

4)间脑

1)背侧丘脑的内部结构

2)间脑的纤维联系与神经调控。

5)端脑

1)各沟回名称。

2)边缘系统的组成,尤其是海马与齿状回的位置。

3)大脑皮层的构筑。

4.自学内容

1)脊髓

1)脊髓固有束。

2)脊髓常见损伤的一些表现。

2)脑干

1)脑干各部代表性水平切面观察。

2)代表性脑干损伤及其临床表现。

3)小脑

1)小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2)小脑在运动学习和认知功能中的作用。

4)间脑

1)背侧丘脑的内部结构

2)间脑的纤维联系与神经调控。

5)端脑

1)大脑皮层的构筑。

2)次要沟回

(三)课程思政元素

1.结合“糖丸爷爷”顾方舟发明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故事,鼓励同学排除千难万险、勇攀科学高峰。

2.通过介绍颅底脑干肿瘤领域的拓荒者,2019最美医生,被誉为颅底脑干肿瘤“亚洲第一刀”的北京天坛医院张俊廷教授的故事。要求同学学习其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

3.以爱因斯坦的大脑揭秘故事,启发学生好好学习。

(四)授课学时

7学时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

掌握: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躯干和四肢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视觉传导通路;皮质脊髓束。

熟悉:视觉传导通路不同部位损伤后的视野变化;瞳孔对光反射的通路;皮质核束;上、下神经元的概念;锥体外系的概念。

了解:躯干、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听觉传导通路;平衡和内脏感觉传导通路。面神经、舌下神经的核上瘫、核下瘫主要表现;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临床表现。

2.能力目标

1)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用针刺手指引起疼痛并缩手指,让同学分析该痛觉信息的传导途径,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临床思维能力:通过传导通路的学习,能够将周围神经与中枢神经的位置及作用联系起来,为临床分析、诊断疾病建立完整的知识构架,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3)自主学习能力:具备学习并理解其他传导通路的自主学习能力。

3.素质目标

本次课内容将进行案例教学,该教学模式将培养学生互相帮助、沟通交流,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以及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

1)躯干、四肢非意识性本体觉传导通路的作用、具体途径、经过的神经元及最后的投射区。

2)头面部痛、温觉传导通路神经元胞体的位置、交叉部位及最后的投射区。

3)瞳孔对光反射的途径,直接与间接对光反射的概念

4)锥体外系的特点和功能

2.重点内容

1)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各级神经元及纤维束的名称及位置、交叉部位及投射区)

2)躯干和四肢痛、温觉传导通路(各级神经元及纤维束的名称及位置、交叉部位及投射区)

3)视觉传导通路,交叉部位,不同部位损伤的表现

4)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概念、功能特点及临床意义

5)锥体系的组成和行程,各束的不同部位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6)核上瘫与核下瘫不同临床症状的形态学基础

7)专业英语: 传导通路 conductive pathway  上运动神经元 upper motor neurons  下运动神经元lower motor neurons  

3.难点内容

1)核上瘫与核下瘫不同临床症状的形态学基础

2)锥体外系传导途径

4.自学内容

1)听觉传导通路的途径和特点

2)平衡觉和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3)锥体外系的传导途径                             

(三)课程思政元素

介绍国内外身残志坚的名人霍金和张海迪的故事,激励同学刻苦学习,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科学精神

(四)授课学时

2学时

 

        脑、脊髓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

掌握:脑、脊髓被膜的层次,脑的血供及脑脊液的循环

熟悉:脑、脊髓各层被膜的结构特点,各层被膜形成的间隙的位置及作用

了解:脑的静脉分布特点;脊髓的动脉和静脉;脑屏障

1. 能力目标

1)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通过脑血管分布及走行的学习,让同学分析临床常见的脑血管梗塞或破裂引起偏瘫的可能原因,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临床思维能力:通过学习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小脑延髓池的位置,让同学们了解临床进行硬膜外麻醉、腰麻、小脑延髓池穿刺经过的层次,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3)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脑屏障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某些药物

不能进入大脑的原因,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能力。

3.素质目标

1)增强学生预防保健意识,积极参与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卫生健康知识的宣传活动,为人民群众普及预防保健知识,减少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为健康中国尽一份责任。

2)激发同学认真刻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期将来掌握娴熟的临床技能,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

1)软脊膜和软脑膜的结构特点

2)大脑浅、深静脉的回流概况

2.重点内容

1)脑和脊髓的层次结构

2)硬脊膜的形态特征、硬膜外隙的位置与内容。

3)蛛网膜的形态特点、蛛网膜下隙、终池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4)硬脑膜的形态特点及硬脑膜形成的特殊结构(大脑镰、小脑幕、鞍膈)的位置。

5)硬脑膜窦的名称、位置。

6)脑的动脉来源、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的行程及其主要分支、分布。

7)大脑动脉环的组成、位置及功能意义。

8) 专业语:硬膜外隙epidural space,大脑动脉环cerebral arterial  circle,脑脊液cerebral spinal fluid

3.难点内容

1)海绵窦的位置、穿经海绵窦的结构及海绵窦的交通。

2)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的分支走行及分布。

4.自学内容

1)脑的静脉

(三)课程思政元素

讲解脑的血管时介绍新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院士,沥尽十年心血,经过千百次在腐败尸体上的穿刺实验,根据2500余份脑血管造影资料分析和丰富的临床手术经验,终于在1965年著就并出版了新中国第一部神经外科学专著——《脑血管造影术》,推动了我国神经外科的发展。  

(四)授课学时

2学

 

实验    神经系统总论、脊神经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

1)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区分、组成、活动方式及常用术语。

2)熟悉脊神经的构成、纤维成分、分支分布概况。

3)掌握脊神经前支形成的四个丛的位置、分支分布。

2.能力目标

1)让学生查找神经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2)让学生观察神经走行与神经损伤的关系,神经损伤后为什么会出现相应的症状与体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质疑的能力以及临床思维能力。

3.素质目标

1)讲解医源性神经损伤的病因,医学生必需扎实学好防止神经损伤的解剖学基础,提高医学生的职业素质,履行好医务人员的社会责任。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

1)神经系统在机体内的作用和地位。

2)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及分类。

3)反射弧的基本组成概况。

4)颈丛皮支的名称、浅出部位及分布。

5)臂丛其它分支分布概况。

6)腰丛其它分支分布概况。

7)骶丛其它分支分布概况。

2.重点内容

1)神经系统的区分: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2)神经系统常用术语的概念:灰质、白质、神经核、神经节、神经

3)脊神经的构成、分部、纤维成份、分支及分布概况。

4)颈丛的组成、位置、分布概况。

5)膈神经的起始、行程和分布。

6)臂丛的组成、位置、分布概况。

7)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的发起、行程、分支和分布。

8)胸神经前支的分布概况及其皮支的分布特点。

9)腰丛的组成、位置、分布概况。

10)股神经、闭孔神经的发起、行程、分支和分布。

11)骶丛的组成、位置、分布概况。

12)坐骨神经及其分支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发起、行程、分支和分布。

3.难点内容

1)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灰质、白质、神经核、神经节、神经等。

2)脊神经的构成、纤维成分、分支以及分布概况。

3)臂丛的组成、位置与分支分布,前臂和手的神经支配。

4)肋间神经肌支的分布。

5)腰丛的分支分布,小腿和足的神经支配。

4.自学内容

1)神经胶质细胞。

2)神经系统的研究与观察方法。

3)脊神经分支中的后支、交通支与脊膜支。

4)颈丛内除外膈神经外的肌支分布情况。

5)臂丛中除五大分支(见上)外的其它神经的走行与分支分布。

6)腰丛中除股神经、闭孔神经外的其它神经的走行与分支分布。7)骶丛中除坐骨神经及其分支外的其它神经的走行与分支分布。

(三)课程思政元素

1.讲解神经元是如何被发现的:“现代神经科学之父”卡哈尔的故事,要学会观察与思考,从实践中领悟科学实验的真谛。

2.讲解现代神经学基础的“神经元学说”的奠定人高尔基,积极投身到我国的科研和教育事业中。

3.讲解医源性神经损伤的病因,医学生必需扎实学好防止神经损伤的解剖学基础,提高医学生的职业素质,履行好医务人员的社会责任。

(四)授课学时

2学时

 

   脑神经、内脏神经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

1)掌握脑神经的顺序名称、性质、连脑部位、进出颅的部位;动眼神经的纤维成份、行程、分布与损伤表现;三叉神经的纤维成份、主要分支和分布与损伤表现;三叉神经节的位置与性质;面神经的纤维成份、主要分支、分布与损伤表现;舌咽神经的纤维成份、主要分支、分布分布与损伤表现;迷走神经的纤维成份、主干行程、主要分支、分布分布与损伤表现;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部位;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部位;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

2)熟悉嗅神经、视神经、前庭蜗神经的与损伤表现;滑车神经、展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的行程和分布与损伤表现;交感干的位置与组成、主要椎前节的名称和位置;动眼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内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交换神经元的部位和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迷走神经内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与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盆内脏神经的分布概况。

3)了解睫状神经节、翼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耳神经节的位置与性质;灰、白交通支的概念,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的走行规律;颈上、中、下神经节的位置及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内脏大神经和内脏小神经的起源、纤维联系及分布概况;腰内脏神经的起源、纤维联系,了解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交感神经在盆部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主要内脏神经丛的位置及分布。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2)学会理解神经核、神经节、神经、纤维束等概念,用“从瓜摸藤”方法理解脑神经的纤维成分;学会根据神经走行,结合神经分支分布来分析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

3.素质目标

1)通过嗅神经讲解环卫工人所处的环境,职业无高低贵贱,各行各业的人,都应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以及社会责任。

2)讲交感神经兴奋与病人病情的关系,理解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的职业素养,当一名合格的医师。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

1)查认副神经的行程、位置,寻认支配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的肌支。

2)查认舌下神经的行程、位置。观察其分布。

3)在标本上查认交感干的组成位置,辨认各部神经的数目及其与脊神经的连接关系;查认内脏大、小神经的组成,观察它们的行程和去向;查认腹腔神经节和肠系膜上、下节,观察其形态和位置。

4)在模型上观察①颅部副交感神经的神经节,节前、节后纤维及其分布;②交感干的位置、组成,各部神经节、交通支及内脏大、小神经;③心丛、肺丛、腹主动脉丛、腹下丛、盆丛的位置;④腹腔神经节和肠系膜上、下神经节的形态、位置;⑤盆内脏神经。

2.重点内容

1)在带硬脑膜的颅底标本上观察十二对脑神经出颅时所穿出的孔裂。查认三叉神经节,观察其位置,连接的眼神经、上颌神经及下颌神经;查认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上颌神经及滑车神经在海绵窦处的位置关系。

2)在眶内辨认泪腺神经、额神经、鼻睫神经及动眼神经上、下支和展神经、滑车神经,观察各神经的分布。观察睫状神经节。

3)查认颊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耳颞神经,观察鼓索加入舌神经的位置及耳颞神经两根与脑膜中动脉的位置关系。

4)查认眶上神经、眶下神经、颏神经穿出面部的位置,划分各支在头面部的分布区域。

5)查认面神经在面神经管内的行程及面部的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的走行和分布。

6)查认舌咽神经及其分出的颈动脉窦神经。

7)查认迷走神经,追踪其行程至腹腔。观察迷走神经在颈部与颈内动脉、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的关系;在胸部迷走神经与右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的交叉关系,以及与肺根、食管的位置关系。查认喉上神经的喉内、外支,颈心支、喉返神经、食管丛及迷走神经前、后干。

8)专业英语:脑神经cranial nerve ,嗅神经olfactory nerve,视神经optic nerve,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 滑车神经trochlear nerve,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展神经abducent nerve,面神经facial nerve         

蜗神经vestibulocochlear nerve,舌咽神经glossopharyngeal nerve,迷走神经vagus nerve   

副神经accessory nerve,舌下神经hypoglosal nerve

内脏感觉神经 Visceral sensory nerve

内脏运动神经 Visceral motor nerve,         

交感神经   sympathetic nerve

副交感神经  Parasympathetic nerve

3.难点内容

1)脑神经

1)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性质、主要分支的分布。

2)各神经节的性质:三叉神经节、睫状神经节、翼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耳神经节。

2)内脏神经

1)节前神经元、节前纤维、节后神经元及节后纤维的概念。

2)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来源和节后纤维去向。

3)内脏神经丛的概念及位置。

4.自学内容

1)脑神经

1)睫状神经节、翼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耳神经节的位置与性质。

2)内脏神经

1)灰、白交通支的概念,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的走行规律。

2)颈上、中、下神经节的位置及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

3)主要内脏神经丛的位置及分布。

(三)课程思政元素

1.通过嗅神经讲解环卫工人所处的环境,职业无高低贵贱,各行各业的人,都应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2.讲交感神经兴奋与病人病情的关系,理解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当一个合格的医师。

(四)授课学时

2学时

 

     脊髓、脑(脑干、小脑、间脑)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

1)脊髓

1)掌握脊髓的位置,脊髓与脊神经的关系

2)熟悉:脊髓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3)了解脊髓系统的发育和生理变化、血供、损伤表现。

2)脑干

1)掌握脑干组成、各部外形名称。

2)熟悉:脑神经核、主要非脑神经核名称、主要纤维束(内侧丘系、脊髓丘系、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的位置和功能。

3)了解脑干网状结构和功能

3)小脑

1)掌握:小脑的位置、外形、分叶和机能分区。

2)熟悉:掌握小脑核的名称、位置。

3)了解:小脑的内部构造,纤维联系,主要功能

4)间脑

1)掌握:间脑的位置、分部及外形;特异性中继核团的名称、纤维联系和功能。

2)熟悉:第三脑室的位置与连通。

3)了解:下丘脑的主要核团及其与垂体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能够准确辨认和描述脊髓、脑(脑干、小脑、间脑)的解剖特征

2)能够进行脊髓与切片观察和分析

3)具备相关解剖术语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解剖学知识的兴趣和迎难而上的探索精神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

1)脊髓

1)脊髓的外形功能。

2)脊髓的血供与淋巴系统

2)脑干

1)脑干概述

2)脑干的外

3)三叉丘系、外侧丘系的位置与功能。

4)脑干网状结构的位置及功能。

3)小脑

1)小脑的位置和形态特征

2)小脑的神经核团

3)小脑的功能。

4)间脑

1)间脑的位置和外形。

2)第三脑室的位置与连通。

3)间脑的功能

2.重点内容

1)脊髓

1)脊髓的位置。

2) 脊髓与脊神经的关系

3)脊髓的脊髓主要上行纤维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和下行纤维束(皮质脊髓束)的位置和功能。

4)脊髓的内部结构与功能区划分。

2)脑干

1)脑干的组成和外形。

2)各类脑神经核的名称、位置及其与脑神经的关系和功能。

3)薄束核、楔束核、脑桥核、上丘核、下丘核的位置和功能。

4)红核、黑质、顶盖前区的位置和功能。

5)锥体束、内侧丘系、脊髓丘系的位置和功能。

3)小脑

1)小脑的位置、外形、分叶和机能分区。

2)原、旧和新小脑的功能。

4)间脑

1)间脑的位置、分部及外形。

2)特异性中继核团的名称、纤维联系和功能。

3)下丘脑的内分泌核团及功能。

3.难点内容

1)脊髓

1)脊髓内各板层的功能区分。

2)脊髓内上、下行纤维束的起始与行程。

3)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2)脑干

1)各类脑神经核的名称、功能,纤维束起止。

2)脑干网状结构的位置及功能。

3)小脑

1)小脑皮质的构筑神经核的分布特点

2)小脑与大脑、脑干的神经连接和信息传递方式。

3)间脑

1)背侧丘脑的内部结构

2)间脑的纤维联系与神经调控。

4.自学内容

1)脊髓

1)脊髓的血供与淋巴系统

2)其它纤维束及功能,脊髓损伤表现。

2)脑干

1)三叉丘系、外侧丘系的位置与功能。

2)脑干网状结构的位置及功能。

3)小脑

1)小脑皮质的构筑神经核的分布特点

2)小脑与大脑、脑干的神经连接和信息传递方式。

4)间脑

1)背侧丘脑的内部结构

2)间脑的纤维联系与神经调控。

(三)课程思政元素

通过介绍脊髓灰质炎预防接种,彰显党和国家在疾病预防上积极举措,造福人民。

(四)授课学时:

8学时。

 

  端脑、脑和脊髓的被膜和血管、传导通路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

掌握:大脑半球的主要沟裂、分叶和各叶的名称、位置及主要沟回主要大脑皮质定位区的位置;基底核、内囊的位置;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痛温觉和粗触压觉传导通路;视觉传导通路;皮质脊髓束;脑、脊髓被膜的层次,脑的血供及脑脊液的循环及作用。

熟悉:侧脑室的分部;脑、脊髓各层被膜的结构特点,各层被膜形成的间隙的位置及作用;视觉传导通路不同部位损伤后的视野变化;瞳孔对光反射的通路;皮质核束。

了解:髓质的纤维分类及边缘系统;躯干、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听觉传导通路;平衡和内脏感觉传导通路;脑的静脉、脑屏障。

2.能力目标

1)观察和分析的能力:通过对端脑模型及标本的观察,能够准确描述和指认端脑的位置、主要的沟、回和裂隙,以及内部结构组成及特点,以期分析脑血管疾病打下坚实的解剖学基础。

2)临床思维能力:通过观察脑血管标本,能够与临床高发的脑血管疾病联系起来,并根据脑血管的解剖特点分析引起疾病的原因。

3.素质目标

   实验课观察标本需要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合作,互相帮助,在实践    中加深了同学友谊。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

1)端脑

1)观察侧脑室的位置、分部、通连。

2)观察大脑半球白质纤维的分类。

2)传导通路

1)躯干、四肢非腓意识性本体觉传导通路,在模型上观察。

2)头面部痛、温觉传导通路,在模型上观察。

3)瞳孔对光反射的途径,借助数字人虚拟解剖系统观察。

4)锥体外系的特点和功能

3)脑、脊髓被膜和血管

1)观察软脊膜和软脑膜的结构特点。

2)借助数字人虚拟解剖系统学习大脑浅、深静脉的回流概况。

2.重点内容

1)端脑

1)观察大脑半球的主要沟裂、分叶和各叶的名称、位置及主要沟回。

2)观察第I躯体运动区、第I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的位置及功能定位,语言中枢的位置。

3)观察基底核的组成和位置

4)观察内囊的位置、分部和各部所通过的主要纤维束,以及内囊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2)传导通路

1)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在模型上观察。

2)躯干和四肢痛、温觉传导通路(各级神经元及纤维束的名称及位置、交叉部位及投射区),在模型上观察。

3)视觉传导通路,交叉部位,不同部位损伤的表现,借助数字人虚拟解剖系统观察。

4)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在模型上和数字人虚拟解剖系统观察。

3)脑、脊髓被膜和血管

1)观察硬脊膜的形态特征、硬膜外隙的位置与内容。

2)观察蛛网膜的形态特点、蛛网膜下隙、终池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3)观察硬脑膜的形态特点及硬脑膜形成的特殊结构(大脑镰、小脑幕、鞍膈)的位置。

4)硬脑膜窦的名称、位置,在标本上观察。

5)脑的动脉来源、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行程及其主要分支、分布,借助数字人虚拟解剖系统观察。

6)大脑动脉环的组成、位置及功能意义,借助数字人虚拟解剖系统观察。

3.难点内容

1)端脑

1)基底核的组成和位置,在模型和标本上观察。

2)内囊的位置、分部和损伤后的临床表现,在模型和标本上观察。

2)传导通路

1)核上瘫与核下瘫不同临床症状的形态学基础,借助数字人虚拟解剖系统观察。

2)锥体外系传导通路借助数字人虚拟解剖系统观察。

3)脑、脊髓被膜和血管

1)海绵窦的位置、穿经海绵窦的结构及海绵窦的交通借助数字人虚拟解剖系统观察。

4.自学内容

1)端脑

1)边缘叶和边缘系统

2)传导通路

1)听觉传导通路、平衡觉传导通路和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2)锥体外系的传导途径

3)脑、脊髓被膜和血管

1)脑的静脉

(三)课程思政元素

讲解脑的血管时介绍新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神经外科专家

王忠诚院士,沥尽十年心血,经过千百次在腐败尸体上的穿刺实验,

根据2500余份脑血管造影资料分析和丰富的临床手术经验,终于在

1965年著就并出版了新中国第一部神经外科学专著——《脑血管造

影术》,推动了我国神经外科的发展。  

(四)授课学时

4学时

 

 

第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病理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

1)掌握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2)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病变。

3)了解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常见肿瘤的类型、病理学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2.能力目标:

1观察和分析的能力:通过观察分析病理变化,指导神经系统疾病诊治

2)临床思维能力:通过观察神经病理改变,能够与神经系统疾病联系起来,并根据病理变化特点分析引起疾病的原因。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及科研态度。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

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病变。

2.重点内容

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3.难点内容

神经系统常见肿瘤的类型及病理学特点。

4.自学内容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见并发症、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缺氧与脑缺血病、脱髓鞘疾病。

(三)课程思政元素

乙型脑炎的预防的真实案例介绍,提高学生对疾病预防的认识

(四)授课学时

4学时

 

第四章  神经疾病常见的症状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

1)了解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的解剖基础。

2)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及晕厥、失语、失用、失认)。

3)掌握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和晕厥的概念、分类及鉴别诊断。

2.能力目标:

1)根据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及查体初步判断疾病的定位诊断。

2)能够快速的识别意识障碍并分类。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尊重,遵守医疗伦理规范,保护患者的权益及隐私。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

头痛、痫性发作、晕厥、眩晕、视觉障碍、听觉障碍、眼球震颤、构音障碍。

2.重点内容  

瘫痪、肌萎缩、躯体感觉障碍、共济失调、步态异常、不自主运动、尿便障碍、颅内压异常和脑疝。

3.难点内容

认知障碍、意识障碍概念及分类。

4.自学内容

(三)课程思政元素

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四)授课学时

2学时

 

第五章  神经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

掌握神经疾病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神经系统一般检查、颅神经检查、运动系统检查、感觉系统检查、反射检查、脑膜刺激征检查、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病史及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的全面分析,对疾病的定位、定性和病因诊断提出初步推断,培养学生的诊断思维。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尊重,遵守医疗伦理规范,保护患者的权益及隐私。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

病史采集(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

2.重点内容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意识障碍的检查、精神状态和高级皮质功能检查、脑神经检查、运动系统检查、感觉系统检查、反射检查、脑膜刺激征检查、自主神经检查)

3.难点内容

病史采集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4.自学内容

(三)课程思政元素

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四)授课学时

1学时

 

第六章  神经疾病的辅助检查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

了解神经疾病的辅助检查。了解神经系统疾病常用检查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2.能力目标

根据患者的病史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特点,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项目。

3.素质目标

培养患者科学、综合诊断疾病意识,任何辅助检查手段都不能替代详细地病史采集和全面、仔细的体格检查。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神经电生理检查、头颈部血管超声检查

2.重点内容: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

3.难点内容:神经系统主要辅助检查的选择原则、基因诊断技术、放射性核素检查、神经和肌肉组织活检

4.自学内容:

(三)课程思政元素: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四)授课学时:1

 

第七章  头痛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

1)掌握偏头痛的概念、主要类型及其临床表现。

2)掌握偏头痛的诊断标准及流程

3)掌握偏头痛的治疗(发作期的治疗、预防性治疗)

2.能力目标:

1)初步构建原发性头痛的诊断思维。

2)初步构建偏头痛的诊断思维。

3)初步具备对原发性头痛该类疾病预后转归的认识,具备对该疾病的慢病管理及健康宣教知识。

3.素质目标:

1)通过了解偏头痛的诊治现状,加强社会对偏头痛的关注和认识;

2)建立对偏头痛患者的长期慢病管理的意识,培育共情意识,传递人文关怀。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病因与发病机制、治疗。

2.重点内容:临床表现。

3.难点内容:诊断与鉴别诊断。

4.自学内容:丛集性头痛、紧张型头痛、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低颅压性头痛

(三)课程思政元素:偏头痛治疗过程中,患者不遵医嘱,可造成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对头痛患者长期管理至关重要。

(四)授课学时:1

 

第八章  局麻药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认识常用局部麻醉药的药理学特点。掌握局麻药作用及作用机制;常用局麻药普鲁卡因、利多卡因、丁卡因的临床应用;熟悉局麻药毒性;普鲁卡因、利多卡因、丁卡因的作用强度、毒性大小的特点;了解局麻药的应用方法及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局麻药的药理作用特点和作用机制;常用局麻药:普鲁卡因、利多卡因、丁卡因的药理特点、作用强度、毒性大小及用途;局麻药的应用方法及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

2.重点内容:常用局麻药的药理特点、作用强度、毒性大小及用途。

3.难点内容:掌握局麻药作用及作用机制。

4.自学内容:

(三)课程思政元素:合理用药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提高职业素养。

(四)授课学时:2

 

第九章  镇痛药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认识镇痛药的药理学,了解滥用药物的危害性。掌握吗啡、哌替啶的药理作用和用途、不良反应;熟悉镇痛新、罗通定、纳洛酮的作用特点、用途和不良反应;了解滥用镇痛药及吸毒的社会危害性。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纳洛酮的作用特点及用途。

2.重点内容:吗啡的镇痛、镇静、欣快、镇咳、抑制呼吸、缩瞳、催吐及兴奋平滑肌作用的特点;阿片样生物碱的作用原理、临床应用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滥用及吸毒对社会的危害;可待因的作用特点及应用。

3.难点内容:人工合成品哌替啶的作用特点、用途、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镇痛新、罗通定的作用特点及应用。

4.自学内容:

(三)课程思政元素:学习吗啡生成瘾性时,嵌入禁毒、法制教育,列举青少年吸毒堕落、社会影响力大的案例,用触目惊心的画面、影视给学生敲响警钟,使学生增强对毒品的警惕性,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同时,了解国家对成瘾性药品实行的特殊管理,强调在未来的工作中一定要牢记职业纪律,依据法律法规安全、合理使用、开发药物,避免在未来工作中因无知触犯国家法律。

(四)授课学时:2

 

第十章  脑血管疾病及脑血管病的介入诊疗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

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掌握脑血管疾病的病因与危险因素,认识其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熟知TIA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预防及治疗原则。熟知脑梗死形成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预防及治疗原则。熟知脑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熟知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2.能力目标:

1)初步构建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思维。

2)初步具备对脑血管疾病的预后转归的认识。

3)具备对该疾病的预防、管理及健康宣教知识。

3.素质目标:

1)通过对脑血管疾病目前的诊治现状,加强对脑血管疾病的关注和认识;

2)初步具备对脑血管疾病认识预后转归的认识,具备对该疾病的慢病管理及健康宣教知识。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TIA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颈内动脉系统与椎基动脉系统TIA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与癫痫等疾病鉴别。治疗:病因、药物治疗,预防措施。

2.重点内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一般特点、不同脑血管闭塞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与脑出血、脑栓塞鉴别、治疗: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心源性脑栓塞脑血栓形成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及病理生理、脑栓塞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主要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与脑出血、脑血栓形成鉴别、治疗:治疗原则、治疗方法。

3.难点内容:脑出血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常见部位脑出血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与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鉴别、治疗:内科治疗、外科手术适应症。

4.自学内容: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其他动脉性疾病、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遗传性脑血管病、血管性认知障碍。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三)课程思政元素:在职业活动中重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变化以的伦理问题,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

(四)授课学时:4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

认识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了解运动神经元病的病变部位。熟悉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掌握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表现。熟知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了解常见的痴呆类型及阿尔茨海默病的的流行病学特点; 熟悉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学改变;掌握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及预防。

2.能力目标:

1)初步构建运动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思维。

2)初步构建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思维。

3)培养学生对痴呆的识别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痴呆的鉴别能力

3.素质目标:

1)通过神经系统变性病的诊治现状,加强社会对神经系统变性病关注;

2)建立对神经系统变性病患者的长期慢病管理的意识,培育共情意识,传递人文关怀。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运动神经元病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简述运动神经元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临床表现:分型及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依据,主要与脊肌萎缩症、脊髓型颈椎病及脊髓空洞症等鉴别。

2.重点内容:老年期痴呆的常见临床类型;阿尔茨海默病的概述及流行病学特点;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表现及分期、实验室检测;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和预防。

3.难点内容: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

4.自学内容:额颞叶痴呆、路易体痴呆、痴呆的鉴别诊断、多系统萎缩

(三)课程思政元素:在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应考虑到病人及其家属的利益,并注意发挥可用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四)授课学时:2

 

 

第十二章  基于CBL教学法学习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并探讨潜在的新疗法

 

第十三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

掌握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及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

2.能力目标:

1)初步构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及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治思维。

2)提高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及结核性脑膜炎的认识。

3.素质目标:

1)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预防。

2)在诊疗疾病过程中,培育医者大爱无疆精神,传递人文关怀。

3)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了解,进一步增强了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在感染性疾病面前应尽的职责与担当。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病因与发病机制:介绍两种类型感染途径。

2.重点内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发病情况、临床常见症状。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依据,须与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感染和其它病毒感染疾病鉴别。治疗:病因治疗、免疫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

3.难点内容:结核性脑膜炎病因: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表现:常见临床表现,脑实质损害、颅神经损害表现。辅助检查:脑脊液、头颅CT表现。治疗:治疗原则,常用抗结核药物、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等。

4.自学内容: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自身免疫性脑炎、朊蛋白病、螺旋体感染性疾病、脑寄生虫病、艾滋病所致神经系统障碍

(三)课程思政元素:进一步增强了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在感染性疾病面前应尽的职责与担当。

(四)授课学时:2

 

第十四章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

认识多发性硬化的概念、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了解脱髓鞘疾病的概念、病理、临床分型及预后。熟悉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治疗。掌握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能力目标:

1)理解时间多发性、空间多发性的概念及在多发性硬化中临床意义。

2)初步构建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思维。

3)初步具备对多发性硬化疾病的认识,具备对该疾病健康宣教知识。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多发性硬化病因和病理: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等学说,病理特点。

2.重点内容:多发性硬化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的空间多发性和病程的时间多发性,构成了多发性硬化的主要临床特点,了解辅助检查特点。

3.难点内容:多发性硬化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应与脑、脊髓炎症、肿瘤及血管病相鉴别。治疗:免疫调节、对症、支持治疗和护理等。

4.自学内容:视神经脊髓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弥漫性硬化和同心圆硬化、脑白质营养不良、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三)课程思政元素:在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应考虑到病人及其家属的利益,并注意发挥可用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四)授课学时:1

 

第十五章  运动障碍性疾病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

1)掌握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2)熟悉帕金森病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

2.能力目标:

1)初步构建运动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思维。

2)初步构建椎体外系疾病的诊断思维。

3)初步具备对帕金森病等慢性疾病管理及健康宣教知识。

3.素质目标:

1)通过了解帕金森病的诊治现状,加强社会对帕金森病等慢性病的关爱;

2)建立对帕金森病患者的长期慢病管理的意识,培育共情意识,传递人文关怀。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帕金森病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生化: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缺乏的生化病理。

2.重点内容:帕金森病临床表现: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三联征,本病的特殊姿态。

3.难点内容:帕金森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与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帕金森氏综合征及特发性震颤、肝豆状核变性等鉴别。非多巴胺能和多巴胺能药物治疗。

4.自学内容:肝豆状核变性、小舞蹈病、亨廷顿病、肌张力障碍、其他运动障碍性疾病

(三)课程思政元素: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充分参与和配合治疗计划。

(四)授课学时:1

 

第十六章  抗帕金森病药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认识帕金森病和老年痴呆的治疗药物的药理学。

掌握治疗帕金森病药物的分类左旋多巴和苯海索治疗帕金森病作用原理、特点及主要不良反应;熟悉抗痴呆药的分类和可能机制;了解卡比多巴、金刚烷胺、溴隐亭、司来吉兰、他克林等的作用特点。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eseasePD)的发病基础

2.重点内容

抗胆碱药:苯海索的作用特点。胆碱酯酶抑制药:他克林等的作用特点M碱受体激动药

3.难点内容

左旋多巴的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左旋多巴增效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作用特点。

4.自学内容

(三)课程思政元素

结合世界帕金森病日,深化学生对于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理解和认知,提升学生科学思辨的能力,培养人文职业素养。

(四)授课学时

2学时

第十七章  癫痫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

1)了解癫痫的概念、流行病学、病因及影响因素;了解癫痫的分类。

2)熟悉癫痫主要类型的临床表现、诊断、辅助检查。

3)掌握癫痫的治疗原则;掌握癫痫持续状态的诊断及抢救。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癫痫的识别及处理能力。

3)初步具备对癫痫管理及健康宣教知识。

3.素质目标:

1)通过癫痫的诊治现状,加强社会对癫痫等慢性病的关爱;

2)建立对癫痫患者的长期慢病管理的意识,培育共情意识,传递人文关怀。

3)培养学生对癫痫疾病的科学研究兴趣、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癫痫概念、流行病学、病因、影响发作的因素。发病机制:痫性放电的起始、痫性放电的传播途径、痫性放电的终止,引起癫痫发作的有关病理。癫痫的分类:略述国际抗癫痫联盟l98l癫痫发作分类方案、2001ILAE癫痫发作分类、2001ILAE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分类,重点介绍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失神发作、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的临床表现。

2.重点内容:掌握癫痫诊断的三步原则:是否为癫痫、是哪种类型、发作的病因。治疗:治疗原则,病因治疗、预防致病因素;痫性发作时的处理,药物治疗原则,药物副作用。癫痫持续状态的处理。

3.难点内容:掌握癫痫的诊断、鉴别诊断:诊断癫痫的依据和脑电图的诊断价值,与假性癫痫发作、晕厥、低血糖、精神病等鉴别。对继发性癫痫应寻找病因。

4.自学内容:

(三)课程思政元素: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

(四)授课学时:2

 

第十八章  抗惊厥药和抗癫痫药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学习抗癫痫药的基本作用和不同类型癫痫治疗时的药物选择,认识常用的抗惊厥药。

掌握苯巴比妥、苯妥英钠、乙琥胺、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抗癫痫作用特点及应用,不良反应;熟悉硫酸镁的抗惊厥作用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

癫痫的分型及症状。

2.重点内容

常用抗癫痫药: 苯妥英钠、苯巴比妥、乙琥胺、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抗癫痫作用的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3.难点内容

抗惊厥药。

4.自学内容

(三)课程思政元素

学习癫痫的分型及症状时,培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

(四)授课学时

2学时

 

第十九章  颅脑损伤及神经系统肿瘤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学习颅内肿瘤的发病率、病因、分类、好发部位。掌握颅内肿瘤的分类、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熟悉颅内肿瘤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颅骨骨折典型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掌握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掌握脑水肿的治疗方法。了解闭合性脑损伤的机制。了解原发性脑损伤与继发性脑损伤的区别。了解脑损伤的分级。了解脑损伤的手术指征及常用的手术方式。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

颅内肿瘤的发病率、病因、分类、好发部位。

2.重点内容:

颅内肿瘤的常见临床表现及特点。颅内肿瘤的治疗原则。颅底骨折的临床特点。脑震荡、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与诊断。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与诊断。脑损伤病人的病情观察。

3.难点内容:

神经胶质瘤、垂体瘤、脑膜瘤的典型表现。闭合性脑损伤的机制。原发性脑损伤与继发性脑损伤的区别。脑损伤的分级。

4.自学内容:

常见颅内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垂体瘤的病理分类;椎管内肿瘤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脑损伤的手术指征及常用的手术方式。

(三)课程思政元素: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卫生服务工作的观念。

(四)授课学时:6

 

第二十章  脊髓疾病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

1)概述:了解脊髓与脊柱的关系;掌握脊髓主要节段损害的临床表现。

2)急性脊髓炎:了解急性脊髓炎的病因、病理;熟悉急性脊髓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掌握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

3)脊髓压迫症:了解脊髓压迫症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熟悉脊髓压迫症的临床表现掌握脊髓压迫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能力目标:

1)学生能够根据临床表现对脊髓疾病进行节段定位。

2)培养学生对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识别及处理能力。

3)培养学生对脊髓压迫症的临床识别及处理能力。

3.素质目标:

培育学生对脊髓疾病患者的共情意识,传递人文关怀。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病因与病理:简述急性脊髓炎的一般病因及有关的病理改变。治疗和护理:1.急性期治疗应用皮质类固醇为主,并处理排尿障碍和呼吸肌麻痹。2.防治各种并发症: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褥疮等。3.恢复期处理:痉挛状态的处理和功能锻练。

2.重点内容:急性脊髓炎临床表现:重点讲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包括急性休克期、恢复期)和脑脊液的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与GBS、急性硬脊膜外脓肿、视神经脊髓炎、脊髓出血、脊柱结核、转移性肿瘤等鉴别。

3.难点内容:脊髓压迫症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与急性脊髓炎、脊髓空洞症鉴别。治疗:尽快去除病因。

4.自学内容:脊髓蛛网膜炎、脊髓空洞症、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血管病

(三)课程思政元素:履行维护医德的义务

(四)授课学时:2

 

第二十一章  周围神经疾病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

1)概述:了解周围神经疾病慨念掌握周围神经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2)脑神经疾病:了解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概念熟悉三叉神经痛和和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治疗原则掌握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3)脊神经疾病:了解GBS的病因、发病机制熟悉GBS治疗原则掌握GBS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辅助检查。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对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及GBS的临床识别及处理能力。

3.素质目标:

1)在职业活动中重视疾病,尤其是GBS的预后对患者及家属的精神心理影响,及时做好医患沟通,传递人文关怀。

2)认识疾病治疗的局限性,激发学生的探索及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周围神经解剖、生理及损害的病因。周围神经疾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表现:多见于中年以后,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内一支或二支短暂反复发作性剧痛,而无三叉神经损害的阳性体征。三叉神经痛诊断与鉴别诊断:应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牙痛、舌咽神经痛等相鉴别。三叉神经痛治疗:可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药物治疗,封闭治疗或手术治疗。

2.重点内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因:为面神经管内及茎乳孔处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可能与受凉、急性病毒感染和植物神经不稳有关。临床表现:急性起病,面神经周围性麻痹的症状和体征。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与继发性面神经麻痹和中枢性面瘫相鉴别。治疗:急性期应尽早使用皮质类固醇、神经营养药与理疗;恢复期针灸与加强面肌锻炼。 

3.难点内容:急性炎症性多发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GBS)病因:病因未明;可发生于感染性疾病(空肠弯曲菌感染有关),巨细胞病毒、EB病毒;使用免疫抑制剂、自身免疫病等相关。临床表现: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前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症状;四肢周围性瘫痪;末梢型感觉障碍;脑神经受累;常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依据,主要与急性脊髓炎、脊髓灰质炎、周期性麻痹、重症肌无力鉴别。治疗:针对病因、对症支持,免疫治疗(血浆置换、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营养神经,康复治疗。

4.自学内容:

(三)课程思政元素: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卫生服务工作的观念

(四)授课学时:4

 

第二十二章  自主神经系统疾病(自学)

第二十三章  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

第一节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

1)掌握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征、临床分型及诊断。

2)熟悉重症肌无力的治疗。

3)了解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辅助检查。

2.能力目标:

1)初步构建重症肌无力的定位、诊断思维。

2)初步具备对神经肌肉接头疾病预后转归的认识,具备对该疾病的慢病管理及健康宣教知识。

3.素质目标:

1)通过了解重症肌无力的诊治现状,加强社会对该病的关注和认识。

2)建立对神经肌肉接头疾病患者的长期慢病管理的意识,培育共情意识,传递人文关怀。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

重症肌无力的概念、病理及预后

2.重点内容

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征、临床分型、诊断及治疗。

3.难点内容

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辅助检查及鉴别诊断。

    4.自学内容

   面肌痉挛多发性脑神经损害、单神经病及神经痛、多发性神经病、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5.需要掌握的专业英语词汇

myasthenia gravis, MG

(三)课程思政元素

人文关怀精神、以人为中心、为人民健康服务。 

(四)授课学时:1个学时

第二节  周期性瘫痪

periodic paralysis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

1)掌握周期性瘫痪分型及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表现

2)熟悉低钾型周期性瘫痪诊断标准及流程

2.能力目标:

1)初步构建周期性瘫痪定位诊断思维。

2)初步具备对周期性瘫痪防治知识宣教能力。

3.素质目标:

1)通过了解周期性麻痹的诊治现状,加强社会对该病的关注和认识。

2)建立对长期慢病管理的意识,培育共情意识,传递人文关怀。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

周期性瘫痪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

2.重点内容

周期性瘫痪的分型及低钾型周期性瘫痪临床表现。

3.难点内容

周期性瘫痪的发病机制及鉴别诊断

4.自学内容

   

5.需要掌握的专业英语词汇

periodic Paralysis; 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

(三)课程思政元素

人文关怀精神、以人为中心、为人民健康服务,具有科学思维及创新能力。 

(五)授课学时:1个学时

 

第二十四章  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自学)

第二十五章  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性疾病(自学)

第二十六章  睡眠障碍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认识失眠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了解人类的睡眠生理。熟悉失眠症治疗的治疗方法及治疗药物。掌握失眠症的临床表现。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睡眠的生理

2.重点内容:失眠症的临床表现: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睡眠时间减少等。

3.难点内容:失眠症的诊断标准。失眠症的治疗: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4.自学内容:发作性睡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安腿综合征

(三)课程思政元素: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充分参与和配合治疗计划

(四)授课学时:1

 

第二十七章  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新型镇静催眠药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认识常用镇静催眠药的药理学特点。

掌握常用苯二氮卓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熟悉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巴比妥类、水合氯醛的作用特点、应用及不良反应;了解其它镇静催眠药物的作用特点;了解抗焦虑药丁螺环酮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

其它非巴比妥类药物:水合氯醛、甲丙氨酯的作用特点抗焦虑药丁螺环酮的特点。

2.重点内容

苯二氮卓类常用药物的分类,以地西泮为代表讲述其抗焦虑、镇静、催眠、中枢性肌松及抗惊厥作用与应用;作用原理、耐受性、成瘾性及其它不良反应;其它常用药物的作用特点。

3.难点内容

巴比妥类随剂量增大引起镇静、催眠、抗惊厥、麻醉、抑制呼吸中枢。介绍这类药物目前临床使用状况及不良反应。

4.自学内容

(三)课程思政元素

介绍地西泮研制者莱奥斯赫恩巴赫“1美元专利转让的事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授课学时:2

 

第二十八章  内科系统疾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自学)

第二十九章  精神病学绪论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精神医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熟悉脑与精神活动的关系。

3掌握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角度理解精神疾病。

2.能力目标:

熟知精神病学概念,了解本学科与各学科的关系和在临床学科中的地位。

3.素质目标:

培养持续学习意识,跟踪最新精神病学发展,提高专业水平。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

精神病学的概念和任务;精神病学的发展概况。

2.重点内容

生物、心理、社会的角度理解精神疾病;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精神病学的知识。

3.难点内容

理解脑与精神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

    4.自学内容

(三)课程思政元素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具备的学习态度、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精神。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社会价值观和学习态度的培养。

(四)授课学时:2

 

第三十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

1)了解各类精神疾病的分类。

2熟悉常见精神疾病综合征的表现。

3)掌握常见精神症状的概念、表现及常见于何种精神障碍。

2.能力目标:

通过了解不同精神疾病的综合征表现,培养学生在复杂情况下做出准确判断的临床决策能力。

3.素质目标:

学习常见精神症状的概念、表现及常见于何种精神障碍,提升学生知识储备与专业能力。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

1)概述

1)障碍精神活动是否异常的判断方法

2)精神症状的共同特点

3)精神症状检查时的注意事项

2常见精神症状

1)思维障碍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内容障碍

2)记忆障碍: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错构、虚构

3)智能障碍:智力发育障碍、痴呆。

4)定向力障碍:时间定向、地点定向、人物定向等。

5)情感障碍:情感高涨、欣快、情感低落、焦虑、恐惧、情感不稳、情感淡漠、易激惹、情感倒错、情感矛盾。

6)意志障碍:意志增强、意志减退、意志缺乏和矛盾意向。

7)动作行为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蜡样屈曲,缄默症,违拗症)等。

8)意识障碍:嗜睡、混浊、昏睡、昏迷等。

9)自知力障碍。

3)常见精神疾病综合征

1)幻觉妄想综合征

2)躁狂综合征

3)抑郁综合征

4)紧张综合征

5)遗忘综合征

2.重点内容

感知觉障碍及相关知识点: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感知综合障碍。

3.难点内容

注意障碍及相关知识点:注意增强、注意涣散、注意减退、注意狭窄、注意转移等。

    4.自学内容

深入了解精神症状的不同类型及其表现,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案例学习加深理解。

(三)课程思政元素

教师侧重引导学生探讨精神卫生问题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四)授课学时:4个学时

 

第三十一章  神经认知障碍及相关疾病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

1)掌握谵妄、遗忘综合征、痴呆、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神经认知障碍的概念

2)掌握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神经认知障碍的临床表现

3)掌握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标准(A-T-N框架)、血管性神经认知障碍的诊断标准

4)掌握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神经认知障碍的治疗

2.能力目标:

1)初步构建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神经认知障碍的诊断思维。

2)初步具备对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神经认知障碍的慢病管理及健康宣教知识。

3.素质目标:

1)通过了解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神经认知障碍的患病率现状,加强社会对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神经认知障碍的关注和认识;

2)建立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管性神经认知障碍的长期慢病管理的意识,培育共情意识,传递人文关怀。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

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神经认知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和预后。

2.重点内容

1)常见的临床综合征:谵妄、痴呆、遗忘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2)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神经认知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3.难点内容

AD、VD临床表现之相同与不同点、如何鉴别

    4.自学内容

1)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神经认知障碍的病理表现。

2)除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神经认知障碍外其他病因所致的神经认知功能障碍。

5.需要掌握的专业英语词汇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Alzheimer's disease, AD; Vascular Dementia, VD.

(三)课程思政元素

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科学精神。通过案例分享引导学生认识临床诊疗,热爱临床,以先辈们为榜样,培养具有情怀、有温度的临床医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医患沟通;提高对神经认知障碍的认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

(四)授课学时:4个学时

 

第三十二章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

1)了解精神活性物质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熟悉治疗原则。

3)掌握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

2.能力目标:

熟知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熟神障碍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3.素质目标:

1)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

2)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

1)基本概念:精神活性物质、依赖、滥用、耐受性、成瘾、戒断状态等。

2)介绍精神活性物质分类及滥用的相关因素。

2.重点内容

1)阿片类药物、戒断表现及处理。

1)概述:阿片类物质定义等。

2)阿片类药物的药理作用

3)戒断反应:客观体征、主观症状等。

4)治疗

①脱毒治疗:替代治疗、非替代治疗。

②防止复吸、社会心理干预:阿片类阻滞剂、社会心理治疗。

2)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1)苯丙胺类药物的药理作用。

2)治疗:精神症状的治疗,躯体症状的治疗。

3)酒精

1)酒精的吸收和代谢

2)酒精的药理作用及机制

3)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①急性酒中毒

②戒断反应:单纯性戒断反应,震颤谵妄,癫痫样发作。

③记忆及智能障碍

④其他精神障碍:酒精性幻觉症,酒精性妄想症,人格改变。

4)治疗

①戒断症状的处理。

②酒增敏药。

3.难点内容

1)阿片类药物、戒断表现及处理。

1)戒断反应:客观体征、主观症状等。

2)治疗

①脱毒治疗:替代治疗、非替代治疗。

②防止复吸、社会心理干预:阿片类阻滞剂、社会心理治疗。

2)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治疗:精神症状的治疗,躯体症状的治疗。

3)酒精

1)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①急性酒中毒

②戒断反应:单纯性戒断反应,震颤谵妄,癫痫样发作。

③记忆及智能障碍

④其他精神障碍:酒精性幻觉症,酒精性妄想症,人格改变。

2)治疗

①戒断症状的处理。

②酒增敏药。

    4.自学内容

1)镇静催眠、抗焦虑药

2)氯胺酮

3)大麻(自学)

4)烟草(自学)

5.需要掌握的专业英语词汇

psychoactive substancesdependenceabuse

 

 

(三)课程思政元素

1)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

2)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

(四)授课学时:2个学时

 

 

第三十三章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原发性精神病性障碍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

熟知精神分裂症及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预防及治疗原则。

2.能力目标: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和治疗

3.素质目标:

了解最新精神分裂症的发展,提高专业水平。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

了解精神分裂症及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概念及病因;熟悉精神分裂症与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2.重点内容

掌握精神分裂症及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3.难点内容

精神分裂症及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4.自学内容

        阅读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经典著作和研究论文。

5.需要掌握的专业英语词汇

Schizophrenia

(三)课程思政元素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具备的学习态度、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精神。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社会价值观和学习态度的培养。

(四)授课学时:2个学时

 

第三十四章  抗精神失常药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认识抗精神失常常用药的药理作用、用途及主要不良反应。

掌握氯丙嗪的药理作用、用途及主要不良反应;熟悉碳酸锂、丙米嗪的药理作用及应用;了解其它抗精神病药的作用特点。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

精神失常的概念及抗精神失常药物的分类。奋乃静、三氟拉嗪、氟奋乃静、甲硫哒嗪、泰尔登和氟哌啶醇的作用特点

2.重点内容

丙咪嗪的抗抑郁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禁忌症。碳酸锂的抗躁狂作用、不良反应及应用

3.难点内容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及其与副作用的关系,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4.自学内容

(三)课程思政元素

学习精神失常的概念时,引导学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更多的同情、理解和帮助,培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介绍氯丙嗪发现史时,引导学生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勤思考、善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授课学时

2学时

 

第三十五章  抑郁障碍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

1)了解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概况、病因、预后及康复。

2)熟悉抑郁障碍的临床分型及治疗原则。

3)掌握抑郁障碍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2.能力目标:

1)初步构建抑郁障碍的诊断思维。

2)初步具备对抑郁障碍的慢病管理及健康宣教知识。

3.素质目标:

1)通过了解抑郁障碍的患病率现状,加强社会对抑郁障碍的关注和认识;

2)建立对抑郁障碍的长期慢病管理的意识,培育共情意识,传递人文关怀。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

1)流行病学

2)疾病负担

3)病因与发病机制: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影像学、神经电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等

4)预后与康复

2.重点内容

1)临床表现

1)核心症状:心境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失。

2)心理症候群:思维迟缓、认知功能损害、负性认知模式、自责自嘴、自杀观念和行为、精神运动性迟缓或激越、焦虑、精神病性症状、自知力缺乏。

3)躯体症候群:睡眠障碍、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关的症状、进食紊乱、精力下降、性功能障碍。

2)临床分型:抑郁障碍、恶劣心境、混合性抑郁和焦虑障碍

3)评估、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评估:HAMD-17、MARDS等

2)诊断:核心诊断加附加症状,分为轻度抑郁、中度抑郁、重度抑郁、伴有精神病性症状。

3)鉴别诊断: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交流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4)治疗

1)治疗原则:全病程治疗,个体化合理用药,量化评估,联合用药,建立治疗联盟。

2)药物治疗:新型抗抑郁药,传统抗抑郁药

3)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人际心理治疗等。

4)物理治疗:电抽搐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迷走神经刺激,深部脑刺激。

3.难点内容

1)临床表现

1)核心症状:心境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失。

2)心理症候群:思维迟缓、认知功能损害、负性认知模式、自责自嘴、自杀观念和行为、精神运动性迟缓或激越、焦虑、精神病性症状、自知力缺乏。

3)躯体症候群:睡眠障碍、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关的症状、进食紊乱、精力下降、性功能障碍。

2)临床分型:抑郁障碍、恶劣心境、混合性抑郁和焦虑障碍

3)评估、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核心诊断加附加症状,分为轻度抑郁、中度抑郁、重度抑郁、伴有精神病性症状。

2)鉴别诊断: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交流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4)治疗

1)药物治疗:新型抗抑郁药,传统抗抑郁药

2)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人际心理治疗等。

    4.自学内容

1)经前期心境不良障碍

2)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

5.需要掌握的专业英语词汇

depressive disorder

(三)课程思政元素

1.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

2.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

(四)授课学时:2个学时

 

第三十六章  焦虑与恐惧相关障碍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

1)掌握焦虑与恐惧相关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场所恐惧障碍、社交焦虑障碍、特殊恐惧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2)熟知焦虑与恐惧相关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场所恐惧障碍、社交焦虑障碍、特殊恐惧障碍)的鉴别诊断。

3)了解焦虑与恐惧相关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能力目标:

1)构建此类疾病的规范诊疗思维。

2)培养初步具备对此类疾病预防知识的宣教。

3.素质目标:

1)通过对焦虑与恐惧相关障碍现状诊疗状况的学习,加强人文关爱和疾病预防;

2)建立焦虑与恐惧相关障碍慢病管理的意识,培育共情意识,传递人文关怀。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

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场所恐惧障碍、社交焦虑障

碍、特殊恐惧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重点内容

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场所恐惧障碍、社交焦虑障

碍、特殊恐惧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3.难点内容

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场所恐惧障碍、社交焦虑障

碍、特殊恐惧障碍的鉴别诊断。

    4.自学内容

分离性焦虑障碍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5.需要掌握的专业英语词汇

general anxiety disorder, GAD; panic disorder, PD;  agoraphobia;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SAD; specific phobia

(三)课程思政元素

人文关怀精神、以人为中心、为人民健康服务。

(四)授课学时:2个学时

 

第三十七章  分离障碍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

1)掌握分离障碍的临床分类、临床特征和治疗原则。掌握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分离性遗忘的具体临床表现。

2)熟知分离障碍的鉴别诊断。

3)了解分离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能力目标:

1)构建此类疾病的规范诊疗思维。

2)培养初步具备对此类疾病预防知识的宣教。

3.素质目标:

1)通过对分离障碍现状诊疗状况的学习,加强人文关爱和疾病预防;

2)建立分离障碍慢病管理的意识,培育共情意识,传递人文关怀。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

分离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重点内容

分离障碍的临床分类、临床特征、治疗原则。分离性神经

症状障碍、分离性遗忘的具体临床表现。

 

3.难点内容

分离障碍的鉴别诊断。

    4.自学内容

自学人格-现实解体障碍和分离性身份障碍的临床表现。

5.需要掌握的专业英语词汇

Dissociative disorder; dissociative neurological symptom disorder; dissociative identitiy disorder

(四)课程思政元素

人文关怀精神、以人为中心、为人民健康服务。

(四)授课学时:2个学时

 

第三十八章  神经系统疾病案例分析

详见神经系统疾病案例分析

 

 


五、实验(践)教学内容纲要

《神经系统》实验、见习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南山班)专业使用)

 

I  前言

神经系统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功能调节系统。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掌握神经系统,包括解剖结构,组织学和细胞学结构,以及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诊断要点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及技能。编写本大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神经系统专业课的过程中,通过实验课和临床见习的学习验证理论,从而使学到的知识更为巩固。通过神经病学见习,增强学生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治疗原则等方面的初步了解,为日后学习和从事临床各科的医疗实践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南山班)专业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54学时,实验课14学时,见习40学时。

(四)教材:《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贾建平,8版。

II   正文

第一章 神经系统解剖

 教学目的

熟悉神经系统组成和生理功能,掌握重要神经传导通路的解剖、生理功能及脑血管的解剖结构。

 教学要求

(一)了解颅骨解剖特点,熟悉颅骨外部标志。

(二)了解大脑半球主要分区功能。

(三)了解间脑的组成和主要生理功能。

(四)了解脊神经解剖学特点。

(五)了解植物神经的解剖及生理特点。

(六)熟悉脑膜的解剖组成。

(七)熟悉脑干不同部位损害综合征。

(八)熟悉小脑解剖特点。

(九)熟悉脊髓及脊髓血管的解剖和生理特点(神经传导通路的解剖和生理)。

(十)掌握视觉通路的解剖、生理特点,掌握眼肌瘫痪的类型及其特点。

(十一)掌握脑的血管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脑的动脉及脑的静脉)。

(十二)掌握感觉系统解剖特点。

(十三)掌握运动系统解剖特点。

(十四)掌握浅反射、深反射的反射弧组成。

 教学内容

(一)颅骨解剖学:颅骨(颅盖、颅底)解剖特点,颅骨血供,颅骨外部标志

(二)脑膜的解剖和生理。

   1  硬脑膜

组成(脑膜层和骨膜层)、形成物(大脑镰、小脑幕、小脑镰和鞍膈)和硬脑膜窦(海绵窦)。硬脑膜的血管神经支配。

   2  蛛网膜

蛛网膜下腔和蛛网膜下池的概念;蛛网膜绒毛或颗粒是脑脊液吸收的部位。

   3  软脑膜

分为内、外两层。神经支配(感觉神经来自三叉神经,交感神经神经来自颈交感节的颈内动脉交感丛,副交感神经纤维来自面神经)。

(三)大脑半球的解剖和生理

   1  大脑半球的外观。

两侧大脑半球借纵裂、外侧裂、中央沟、顶枕裂,将大脑半球划分为额、颞、顶、枕5个叶。

   2  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

大脑皮质、放射冠、半卵圆中心、脑岛、旁中央小叶、基底节区、内囊、胼胝体、和脑室系统等。

(四)间脑的解剖和生理

   1  间脑的组成。

   2  间脑的主要生理功能。

(五)脑干的解剖和生理

   1  脑干的组成

   2  脑干的主要生理功能

(六)小脑的解剖和生理

   1  小脑的外部结构

        小脑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古小脑(绒球小球叶,又称前庭小脑)、旧小脑(前叶蚓部、蚓锥体及蚓垂, 又称脊髓小脑)、及新小脑(小脑半球,又称桥脑小脑)。小脑以三对脚(结合臂、桥臂及绳状体)与脑干联系。

   2  小脑的内部结构

小脑皮质质、小脑核(顶核、球状核、栓状核及齿状核)

传入纤维联系:主要有前庭小脑投射、脊髓小脑投射、橄揽小脑投射、桥脑小脑投射及网状小脑核投射。主要来自前庭、脊髓及大脑皮质。其中前庭纤维主要投射到绒球小结叶;脊髓纤维直接或间接投射到小脑蚓部、中间皮质带及旁正中小叶;大脑皮质主要通过桥脑核与小脑前核联系。

传出纤维联系:小脑皮质外侧部纤维主要通过齿状核投射到大脑皮层运动区和感觉区;小脑皮质中间部皮质纤维主要通过球状核、栓状核,投射到红核、丘脑,再到脊髓;蚓部及绒球小结叶纤维主要通过顶核投射到前庭。

   3  小脑的功能

1)协调作用

       协同作用不能称为共济失调。小脑半球的精细随意运动调节功能有关。

2)平衡功能

       绒球小结叶与前庭核往返联系,主要与平衡功能有关。

3)调节肌张力

       小脑前叶蚓部与姿势肌的张力、行走及平衡有关,中间部控制姿势反射。

4)小脑的血供

      动脉:小脑上动脉、小脑下前动脉及小脑下后动脉。

      静脉:小脑前内侧静脉、小脑前外侧静脉、小脑后部静脉、小脑腹侧静脉。

(七)脊髓的解剖和生理

   1  脊髓的外部结构

   2  脊髓的内部结构

   3  脊髓的血液供应

(八)脑神经解剖生理学

   1  嗅神经解剖生理。

   2  视觉通路及病变的临床表现

   3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的解剖生理;眼肌瘫痪的类型及临床表现

      重点讲解复视,瞳孔大小变化及对光反射改变的意义。

   4  三叉神经的解剖生理

   5  面神经的解剖生理

   6  重点讲解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的鉴别。

   7  耳蜗神经、前庭神经的解剖生理。

   8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的解剖生理。

      重点讲解假性球麻痹与真性球麻痹的鉴别。

   9  副神经的解剖生理

   10  舌下神经的解剖生理

(九)脊神经解剖生理学。

   1  前跟和后跟

前根为运动根,有3种纤维(支配梭外肌的α纤维、支配梭内肌的γ纤维及交感或副交感的节前纤维。后根为感觉根。前后根汇合,形成混合性脊神经总干。内含躯体传出纤维、躯体传入纤维、内脏传出纤维及内脏传入纤维。

   2  脊神经节

位于脊神经后根上,椎间孔内,脊神经穿过硬脊膜处的外侧。假单极神经元,中枢突进入脊髓,周围突构成脊神经。

   3  脊神经分支

脊膜支、后支、前支。前支形成神经丛(颈、臂、腰底丛)、神经干(臂丛有上、中、下三个主干)、股、束及周围神经。重要的周围神经上肢有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下肢有股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

   4  脊神经支配的节段性分布。

(十)植物神经解剖生理学

1  植物神经的概念、组成及其功能。

2  大脑皮质和植物神经功能的联系。

3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组成、分布和功能。

4  交感神经系统的组成、分布和功能 ;交感神经节及交感神经的联系。

5  植物神经病变的重要症状和体征

瞳孔的调节、反射;Horner综合征的解剖和调节反射通路;排尿的外周、脊髓和大脑皮质的调节反射通路。

(十一)脑的血管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动脉和静脉

(十二)感觉系统

        感觉传导通路的解剖和生理。

末梢型、神经干型、节段型、后角型、传导束型,以及脑干、丘脑、内囊和大脑皮质病变所致的感觉障碍特点。

(十三)运动系统

    运动传导通路的解剖和生理。

讲解上位和下位运动神经元病变的特点。

讲解脑干、内囊和大脑皮质病变所致的运动障碍特点。

(十四)反射

    浅反射、深反射的反射弧组成。

第二章 病史采集和神经系统检查

 教学目的

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病史采集的重点及注意事项,掌握神经系统检查内容和基本方法

 教学要求

(一)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病史采集的重点及注意事项

(二)熟悉神经系统检查顺序

(三)掌握神经系统检查内容和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

(一)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重点及注意事项

(二)神经系统检查

   1  意识状态

讲解意识的概念、意识清晰度的分级和特殊形式的意识障碍(去皮质状态、去大脑状态、闭锁综合征等),以及意识障碍的检查和判断方法。

2  颅神经

1)嗅神经:介绍嗅觉的检查方法,以及嗅觉减退和幻嗅的表现。

2视神经:介绍视力、视野和眼底的检查方法。

3动眼、滑车、外展神经

检查眼裂、眼球运动、复视、瞳孔。

临床意义:眼球运动神经麻痹、瞳孔异常:Horner综合症。

4三叉神经

检查:面部感觉(痛、触觉);角膜反射;咬肌、颞肌运动及肌容积。

临床意义:角膜反射;三叉神经痛。

5面神经

检查上部及下部面肌运动。

临床意义: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面肌抽搐和痉挛。

6)位听神经

检查:听力检查的方法

临床意义:神经性耳聋与传导性耳聋。

7舌咽、迷走神经

检查吞咽,发音,软腭位置及运动;咽反射。

临床意义:真性延髓麻痹和假性延髓麻痹。

8副神经

检查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肌力和肌容积。

临床意义:中枢性及周围性损害。

9舌下神经

检查舌肌运动、容积和震颤。

临床意义:中枢性和周围性舌瘫。

3  运动系统

1)简介运动系统的组成及概念

2)检查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

肌力(按六级划分)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肌容积肌萎缩和废用性萎缩。

肌张力:肌张力增高的类型。

共济运动(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Romberg试验)。

不自主运动  震颤,肌纤维/束震颤,抽搐,舞蹈样动作。

姿势与步态及类型。

4  感觉系统

1)简介感觉传导通路

2)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浅感觉   触觉、痛觉

深感觉   关节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

皮质复合感觉 实体觉。

5  反射

1)简介反射弧的解剖生理和概念

2)深反射  腱反射(按04级划分)。(3

3)浅反射  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

4)病理反射及类型

6  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克氏征、布氏征

7  自主植物神经系统:皮肤颜色、温度、毛发指甲营养、膀胱及直肠功能。

8  失语、失用、失认的检查。

第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

 教学目的

熟悉神经系统常见辅助检查原理及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诊断加重,掌握腰椎穿刺术。

 教学要求

(一)了解脑电图、经颅多谱勒、肌电图、头颅X片、MRISPECTPET和神经肌肉活检在常见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二)熟悉脑脊液检查的临床意义。

(三)熟悉颅脑CT扫描的基本原理和在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四)掌握腰椎穿刺术的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

(一)脑脊液的检查(自学)

(二)神经系统影像检查

   1  绪论

医学影像学绪论及基本知识

2  影像学检查方法

1)头颅X线平片

2)造影(脑血管造影、椎管造影)

3)CT扫描检查

平扫、增强扫描、动态扫描、脑灌注扫描和造影扫描。

4)MRI

平扫、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灌注成像、脑功能成像及质子频谱分析。

5SPECTPET

3  正常影像学表现

1)头颅及脊柱的X线平片表现

2)脑血管造影及椎管造影表现

3)头颅及脊柱的断面解剖和正常影像学表现

4)CT及MRI征象分析和诊断要点

4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1)脑外伤

<1>急性硬膜外血肿(部位、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

<2>急性硬膜下血肿(部位、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

<3>脑内血肿或脑挫裂伤(部位、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

2)脑血管疾病

 <1>脑梗死

包括缺血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等。

<2>脑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好发部位、影像学直接和间接表现。

<3>脑血管畸形

动静脉畸形和动脉瘤的分型、影像学直接和间接表现。

3)脑肿瘤

<1>胶质瘤

星型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包括发生部位、良、恶性的鉴别要点。

<2>脑膜瘤

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包括好发部位、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等。

<3>垂体瘤

垂体瘤的影像学表现,包括好发部位、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等。

<4>转移瘤

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包括好发部位、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等。

(三)神经系统电生理检查自学)

(四)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自学)

      简要介绍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原理和适应症。

(五) 脑、神经和肌肉活组织检查(自学)

简要介绍脑活检、肌肉活检和神经活检的意义和适应症。

第四章 神经系统常见症状和综合征

 教学目的

      熟悉神经系统常见症状,掌握颅内压增高、脑疝等的临床表现、诊断及临床处理。

 教学要求

(一)了解头痛的发生机制、常见原因和分类。

(二)了解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

(三)意识障碍的分类

(四)熟悉眩晕的概念和常见病因。

(五)掌握脑疝解剖学基础,脑疝类型,急性脑疝的临床表现。

(六)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

(一)意识障碍

1  以觉醒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2  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3  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

4  意识障碍的鉴别诊断

5  伴发不同症状和体征的意识障碍的病因诊断

(二)头痛

1  概述

(一)概念

(二)颅内外对疼痛的敏感组织结构

(三)头痛的常见病因及机理

(四)病史的采集和病因分析的思维方法

2 紧张性头痛

1)概念

紧张性头痛即神经症性头痛或功能性头痛,是最常见的头痛类型。包括发作性紧张性头痛和慢性紧张性头痛两种类型。讲解与非典型血管性头痛、典型偏头痛的交叉重叠的病因机制和表现。

2)病因、诱发因素、发病机理

3)临床表现

4)诊断和鉴别诊断

5)治疗和预防

3  血管性头痛

1)概念

2)病因及发病机理

3)临床表现

 典型偏头痛

     前驱症状——先兆——头痛——缓解

 普通型偏头痛

 特殊型偏头痛

基底动脉型偏头痛

眼肌麻痹型偏头痛

组织胺性(丛集性)头痛

4)治疗和预防

4  眩晕

1)概念

2)发病机制

简介眩晕发生的解剖基础和机制(以前庭系统为重点)。

3)常见类型

① 前庭性眩晕:前庭周围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眩晕

② 眼源性眩晕

③ 本体感觉障碍性眩晕

     躯体疾病引起的眩晕/平衡障碍。

4)诊断及各类眩晕间的鉴别

     病因诊断的病史采集、神经系统查体和相关辅助检查。

5)治疗

病因治疗、对症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

5  颅内高压

1)颅内压调控的生理机制

2)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机制

3)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4)颅内压增高的诊断

5)颅内压增高的治疗原则

6)急性脑疝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第五章  脑血管疾病

 教学目的

熟悉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因及危险因素,熟悉掌各类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预防及治疗原则。

 教学要求

(一)了解腔隙性脑梗塞的概念和发病机制

(二)熟悉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因及危险因素。

(三)熟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熟悉颈内动脉TIA和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常见症状及特征性症状;熟悉TIA的预防。

(四)掌握脑血管病的概念、临床分类熟悉神经系统疾病定性诊断的基本原则。

(五)掌握脑血栓形成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了解不同分支动脉闭塞时的神经系统局限症状及体征;掌握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基本方法。

(六)掌握脑出血的概念、临床表现及急性期抢救治疗。

(七)掌握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治疗。

(八)掌握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鉴别诊断。

(九)掌握颅内动脉瘤及血管畸形的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

(十)掌握颅内动脉瘤及血管畸形的治疗措施。。

 教学内容

(一)脑血管病概述

   1  脑血管疾病的概念、发病率和患病率

   2  脑血管疾病的分类

   3  脑血管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1  概念

   2  病因、发病机制:微栓塞、脑血管痉挛、血液成分及动力学改变

   3  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好发年龄、起病方式。

颈内动脉TIA表现:常见症状、特征性症状。

-基底动脉TIA表现:常见症状、特征性症状。

   4  辅助检查TCDCTMRI表现。

   5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与部分性癫痫、梅尼尔病、心脏疾病并发的脑供血不足,如阿-斯(Adams-Strokes)综合征等鉴别。

   6  治疗病因治疗:控制血压、有效控制糖尿病、高血脂、血液系统疾病、心律失常等。

   7  预防性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聚集剂、抗凝治疗、脑保护治疗。

(三)动脉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

   1  概念: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2  病因、发病机制:动脉硬化、动脉炎等因素引起的管腔狭窄;血液粘度增高、高凝状态;血管痉挛;外伤及其它物理因素

     3  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脑缺血性病变的病理分期、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 reperfusion damage)。

     4  临床表现:起病特点,一般症状,不同动脉闭塞时的局限性神经体征

5  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要点,与脑出血、脑栓塞、脑肿瘤的鉴别。

     6  治疗

        性期的治疗原则:

        超早期治疗:溶栓治疗;

        抗凝治疗,脑保护治疗,降纤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一般治疗:脱水,控制感染,维持生命功能,处理并发症

        外科治疗

        康复治疗。

   7  预防

(四)脑栓塞

   1  概念。

     2  病因及病理栓子的来源。

     3  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局限神经体征,与栓子来源有关的原发病症状,CTMRI表现

   4  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要点,与脑出血、脑血栓形成鉴别

   5  治疗

        与脑血栓形成基本相同,急性期选用较强的扩血管药物,心源性者改善和保护心脏功能。

(五)脑出血

   1  概念。

     2  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高血压,动脉硬化,动静脉畸形,动脉瘤,血液病等,重点介绍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机制

     3  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起病方式,诱因。

全脑症状: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

局灶症状:脑基底节出血,脑叶性出血,丘脑出血,小脑出血,脑干出血,脑室出血的症状。并发症

   4  辅助检查CT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脑脊液检查。

5  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要点,与脑栓塞、脑血栓形成的鉴别。

     6  病程和预后。

   7  治疗

急性期治疗:保持安静,降低颅内压,调整血压,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防止并发症,血肿穿刺抽血或开颅清除血肿。

恢复期治疗:功能锻炼为主,配合体疗、理疗、针刺疗法。

(六)蛛网膜下腔出血

   1  概念。

     2  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硬化,脑底异常血管网,脑血管炎,血液病及凝血障碍性疾病

     3  临床表现

起病方式,颅内压增高症状,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可能出现的局灶体征的发生机制,血性脑脊液,CTMRI表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4  辅助检查CT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脑脊液检查。

     5  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要点,与相关脑血管病、脑膜炎鉴别。强调进一步查明病因的重要性。

     6  病程和预后

     7  治疗:一般治疗,安静卧床,降低颅内压,防治再出血、血管痉挛,处理并发症,手术治疗。

 

(七)颅内动脉瘤

   1  概念颅内动脉瘤的概念、发病率、好发年龄及好发部位

     2  病因、形成机制简要分析形成颅内动脉瘤的病因及机制,包括先天性因素及后性天因素

     3  临床表现

起病方式,颅内压增高症状,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可能出现的局灶体征的发生机制,血性脑脊液,CTMRI表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症状

局部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血管痉挛所致脑缺血症状

交通性脑积水症状。

   4  诊断及鉴别诊断:

CT扫描及CT血管成像扫描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磁共振检查及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

腰穿(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注意动脉瘤破裂出血形成颅内血肿后需与高血压脑出血相鉴别,巨大动脉瘤需与海绵状血管瘤及脑肿瘤相鉴别。

    5   治疗:根据颅内动脉瘤病情分级决定相应的治疗措施。

非手术治疗 卧床休息、镇静、止血、降低颅内压、脑脊液引流等

手术治疗:动脉瘤的直接夹闭手术、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动脉瘤的姑息性手术

(八)脑血管畸形

 1  概念

   2  病因、形成机制

   3  临床表现

头痛

癫痫发作

出血症状

局部神经功能缺失症。

 4  诊断及鉴别诊断: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CT扫描及CT血管成像检查

磁共振检查及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

腰穿。

出血前注意与脑肿瘤的鉴别,出血后应注意与高血压脑出血的鉴别。

   5  治疗:手术治疗。

 

第六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教学目的

      熟悉常见脑膜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掌握常见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教学要求

(一)了解脑膜疾病的常见类型

(二)了解硬膜外脓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三)熟悉常见脑膜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四)掌握常见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一)脑膜炎。

   1  概述。

 2  病因和病理:分别叙述结核性、病毒性、新型隐球菌性和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和病理特点。

   3  临床表现。

   4  诊断和鉴别诊断:脑脊液检查是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5  治疗:病因治疗及对症治疗。

 

第七章 癫痫

 教学目的

      掌握癫痫的概念、分类,掌握癫痫持续状态的概念及诊治原则。

 教学要求

(一)了解癫痫的发病机制及诱发因素及癫痫综合征的分类

(二)熟悉癫痫的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

(三)掌握癫痫的概念、分类

(四)掌握癫痫持续状态的概念及诊治原则

 教学内容

(一)癫痫的概念、分类、发病率、发病机制及诱发因素

(二)癫痫的分类、癫痫或癫痫综合征的分类。

(三)癫痫的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

(四)癫痫持续状态的概念及诊治原则

 

 

第八章  运动障碍性疾病

 教学目的

      掌握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教学要求

掌握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

(一)帕金森病

   1  概述注意区分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

   2  病因

   3  发病机制简介黑质-纹状体变性和神经递质多巴胺-乙酰胆碱失衡学说

   4  病因。

   5  临床表现

介绍“三主症”:随意运动减少、静止性震颤(肌电图示46CS节律性震颤)、肌张力增高;以及其它常见症状(姿势障碍、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及情绪抑郁、智能障碍)。

     6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与其它原因引起的震颤和帕金森病综合征鉴别,若存在痴呆应与其它类型痴呆鉴别。

     7  病程和预后

        强调脑变性疾病的特点缓慢进行性加重。

     8  治疗长期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第九章  脑神经疾病

 教学目的

     熟悉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掌握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方法。

 教学要求

(一)熟悉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特点及原发性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鉴别要点

(二)掌握面神经瘫痪的临床表现、类型及面神经炎的诊治原则。

 教学内容

(一)三叉神经痛

   1  三叉神经痛的定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2  病因及病理

   3  临床表现:好发年龄、疼痛分布、性质、时间、诱发因素

     4  诊断与鉴别诊断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牙痛、舌咽神经痛、蝶腭神经痛、鼻窦炎和颞颌关节病鉴别

     5  治疗药物治疗、封闭疗法、手术治疗。

(二)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1  定义

 2  因和病理

 3  临床表现发病诱因,周围性面瘫,味觉变化,听觉过敏,Hunt综合征,肌电图变化

 4  诊断及鉴别诊断

 5  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皮质类固醇激素,B族维生素,理疗等。

 

第十章  脊神经疾病

 教学目的

      熟悉急性炎症性脱髓鞘多发性神经病的辅查及诊治原则。

 教学要求

(一)了解脊神经损伤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二)熟悉急性炎症性脱髓鞘多发性神经病的辅查及诊治原则。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多发周围神经病

   1  概念。

   2  病因和病理。

   3  临床表现共同特点;不同病因、不同阶段症状的不同表现

   4  诊断和鉴别诊断。

   5  防治

(三)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1  概念。

   2  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

     3  临床表现四肢对称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轻微的手-足袜套式感觉障碍,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着重指出呼吸肌麻痹及延髓麻痹的危险性

   4  诊断和鉴别诊断:指明诊断要点,着重指出和脊髓灰质炎、周期性麻痹的鉴别。

   5  病程和预后防治。

   6  治疗

急性期包括辅助呼吸、支持疗法、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和病因治疗。病因治疗包括血浆置换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恢复期康复治疗

(四)脊神经损伤

   1  脊神经损伤的病因

   2  临床表现和诊断。

   3  治疗原则。

 

第十一章 脱髓鞘疾病

 教学目的

     熟悉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分型、诊断和治疗原则。

 教学要求

(一)了解脱髓鞘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熟悉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分型、诊断和治疗原则。

(三)掌握脱髓鞘疾病的概念和分类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脱髓鞘疾病的分类

(三)多发性硬化

 1  概念

   2  临床表现及分型:视神经脊髓炎、脑干型、小脑型、大脑型

   3  辅助检查CTMRIBAEPSEPVEP及脑脊液细胞学的诊断意义。

 4  诊断及鉴别诊断:与脊髓炎、运动神经元病、急性视神经炎、脑瘤的鉴别。

   5  多发性硬化的治疗进展。

第十二章  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

 教学目的

      熟悉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和多发性肌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处理原则

 教学要求

(一)了解肌营养不良和线粒体肌病的临床特点

(二)熟悉重症肌无力的治疗基本方法和危像的处理原则。

(三)熟悉周期性麻痹和多发性肌炎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

(四)掌握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重症肌无力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  临床表现简述症状特点,并较详细介绍三种危象的临床特点及其鉴别

   3  诊断及鉴别诊断:疲劳试验、药物试验、肌电图表现;与其它肌无力的鉴别。

     4  治疗:胆碱脂酶抑制剂、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危象的处理。胸腺放射治疗及切除手术治疗。血浆置换治疗。中医中药疗法。

   5  预防:特别提及应避免应用的药物治。

(三)周期性麻痹

   1  病因及发病机制:着重介绍钾代谢与发病的关系及发病诱因。

     2  临床表现:着重介绍低钾型瘫痪的临床特点,诱因,血钾及心电图改变;简要提及高钾型及正钾型。

     3  诊断及鉴别诊断:须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钡中毒、甲亢、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瘫痪型棉酚中毒、肾小管性酸中毒和分离性障碍等鉴别。

     4  治疗与预防:主要介绍补钾治疗和重症时的抢救措施。

(四)多发性肌炎

   1  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

     2  临床表现:单纯型多发性肌炎(I型);急性型、亚急性及慢性型;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伴胶原疾病(II型);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伴恶性肿瘤(III型)。

   3  辅助检查

     4  诊断及鉴别诊断

   5  治疗:急症处理;激素和免疫制剂的治疗原则;对症治疗。

(五)肌营养不良

   1  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

   2  临床表现:假肥大型、面肩肱型、肢带型和其它类型。

   3  诊断及鉴别诊断

   4  治疗

(六)强直性肌病

   1  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

   2  临床表现:肌强直的特点;肌电图特点;基因检测。

   3  诊断及鉴别诊断:与先天性肌强直、萎缩性肌强直先天性副肌强直的鉴别。

     4  治疗:对症治疗。

七)线粒体肌病

   1  概念

   2  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

     3  临床表现:线粒体脑肌病(慢性进行性眼外肌瘫痪、Kearns-Sayre综合征、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肌症挛性癫痫伴肌肉破碎红纤维综合征)。血乳酸。丙酮酸最小运动试验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活性测定;肌肉活检特征;线粒体DNA分析诊断及鉴别诊断

     4  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标准,与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周期性瘫痪和眼咽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鉴别

   5  治疗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教学目的

      熟悉Alzheimer病、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表现、运动神经元病发病机制

 教学要求

(一)了解Alzheimer病概念、病理特点

(二)熟悉Alzheimer病临床表现、运动神经元病发病机制。

(三)掌握运动神经元病的概念、临床表现、分型和诊断要点

 教学内容

(一)运动神经元病

 1  概念

   2  病因及病理

   3  临床表现肌萎缩侧索硬化、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进行性延髓麻痹、原发性侧索硬化

 4  辅助检查CT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脑脊液检查。

   5  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要点,与颈椎病、脊髓肿瘤、脊髓空洞症、脊髓蛛网膜炎以及代谢障碍、中度等因素引起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综合征的鉴别。

   6  病程和预后

 7  治疗

(二)Alzheimer

 1  概念

   2  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

   3  临床表现记忆障碍、计算障碍、定向障碍、思维迟缓、学习能力下降、人格改变、生活能力下降等

 4  诊断及鉴别诊断

   5  治疗

 

III  教学组织与方法 

 

 实施机构:由神经精神病学教研室执行。

 组织内容:教案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应用。

 教学方法

1 实验教学:布置实验内容,课堂讲解和演示,以27人为1组,临床见习时分3祖,学生独立操作。

2 教学点:在解剖12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附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科、神经外科及影像科,承担教师由神经精神病学教研室、解剖教研室、组培教研室等学教研室委派。

3辅导形式:课堂巡视和指导、讨论、复习等结合。

 考核办法:实验考试占总评成绩的15%;实验平时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5%。实验考核不合格者不能参加理论课考试  

Ⅳ  教学时数分配表

 

实验内容

教学手段

实验类型

神经系统解剖

综合型

14

病史采集和神经系统检查

综合型

2

神经系统常见症状和综合征

综合型

2

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

综合型

4

脑血管疾病(脑梗死、脑出血)

综合型

4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结核、化脓、病毒、隐球菌)

综合型

4

癫痫

综合型

4

运动障碍性疾病

综合型

4

脑神经和脊神经疾病

综合型

4

脱髓鞘疾病

综合型

4

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重症肌无力)

综合型

4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

综合型

4

合计

 

54

 

 


 


六、课程考核方式

1.在校阶段

内容

所占比例

备注

PBL评价

30%

前期以练习为主,教师反馈,学生逐步改进提升,锻炼学生习惯PBL的学习方式,培养学习方法。每个案例后综合评价分数记录在案。

理论考试

50%

闭卷笔试

实验考核

10%

 

课题提问及测验

5

 

出勤率

5

 

 

2.见习阶段

内容

所占比例

备注

见习平时练习及查房提问

20%

见习期间安排每小组进行两次病例PPT汇报,教师点评反馈,给学生逐步熟悉改进的机会,最后一次病历汇报正式打分。

    病历书写

20%

见习期间每位学生需完成两份入院记录,教师进行点评反馈,最后一次正式打分

Mini-CEX

50%

见习期间给学生进行两次MINI-CEX打分,在结束见习前选择临床病例正式打分。

病史采集(20%)、体格检查(20%)、医德医风/医患交流(20%)、临床诊断/治疗方案(20%)、整体临床能力20%

平时表现

10%

平时小测验(70%)及出勤(30%)

 

关闭窗口

  版权:必赢线路检测3003(中国)有限公司所有 电话:0851-28608341  Email: 549990107@qq.com  邮编:563003
 ICP备案号: 黔ICP备06003261号-2

Baidu
sogou